以评价促进成长 让生命沐浴阳光 ——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13  阅读:次   |
42.9K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打破单一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以评价改革促育人水平提升、为生命成长赋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自2015年起,就开始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几年来,学校落实“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要求,耕耘不辍,步履不停,评价内容和方式越发多元,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双减”下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提质增效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走廊里、墙壁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生活自理我能行”“动手实践我能行”“关注成长过程,尊重个性发展”等标语格外醒目;家长变身“考官”,见证着孩子们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游戏中“闯关夺隘”,灿烂的小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是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一年级期末测评的现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大胆改革传统的纸笔测评,通过“动手做、用眼看、动嘴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生活自理、学科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测评,而让家长作为“考官”,又使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在无形中得以增强。目前,学校3个校区一至六年级的测评方式均进行了改革,低年级以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评价,中年级打破学科边界,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高年级加入了项目化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由此把单纯对知识的考查真正转化为对素养的评价。匠心巧思之间,教育的智慧温情与创新意识由此彰显。

  教育是基于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使得个体生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伟大事业。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常春环校长的带领下,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积极寻求集团化办学的特色发展路径,全力创建“和”文化教育品牌。“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十五小人坚信,教育是基于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使得个体生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伟大事业。为此,学校以“尊重差异,赏识个体,让每个生命和谐美好生长”为宗旨,积极进行生命视域下的学生综合素养测评改革,以多元评价促进生命成长,缔造真正适合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

  关注生命个体,落实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多元

  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学校打破传统,探索将书面测试、动手实践、口语表达和现场表演等形式相结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立体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为取长补短提供依据。

  在评价主体方面,学校除了让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外,还积极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到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既引入了优质社会资源,也加强了家校沟通与理解。近年来,学校还在中高年级中培养了一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缓解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资源紧缺不足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既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又促进了生命个体沉浸式的深入交流,推动了其和谐发展。

  尊重生命差异,实现评价内容多元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张自信的笑脸。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大类。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4个方面,学科性发展目标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由此以多元评价内容为学生个体发展营造和谐环境,并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和课业负担,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首先,学科知识是基础。除语文、数学、英语外,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也被纳入考核范围,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语文除传统的书面测试外,还增加了认读、背诵、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口语表达等内容,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方面增加实践操作,如拨钟表、摆图形、测量物体等,让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英语书面测试中,学校首创结合书写临摹和诗歌鉴赏的文化体验类试题,同时增加了与生活相关的口语表达、说唱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测评增加了辨别乐曲演奏形式、演奏乐器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素养。美术不仅通过绘画作品考查学生的美术素养,还通过名画欣赏、色彩辨识等内容,考查学生的文化理解、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能力,让美术素养真正落地。

  其次,人际交往是前提。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对学生的餐桌礼仪、问候礼仪等方面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以评价促养成,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为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将“文明”二字深植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也会关注学生在交流、合作时是否使用文明用语,让文明用语成为常态用语。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文明言行习惯的养成,最终转化为自身素养。

  再其次,生活自理是导向。学校结合生活实际,设置了穿脱衣服、叠衣服、系红领巾、系鞋带、整理书包、垃圾分类、购物预算、合理消费、时间规划等生活技能评价内容,同时对学生健康饮食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测评,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在自主、自立的状态下获得持续发展。

  最后,安全常识是保障。为让安全根植于学生内心,学校创造性地通过评价方式,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低年级学生要正确说出父母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中年级学生要了解如何拨打紧急求助电话,遇到危险如何自救;高年级学生要知道怎样安全乘车、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预防食物中毒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绽放生命光彩,以评价改革促进教育品质提升

  教育评价直接引领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多元评价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升级,在教书的同时更加注重育人,由单纯关注书本知识、学业分数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到关注每名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状态的持续发展。教师们把“千人一面”的统一性作业转变为“因人而异”的差异性作业,把学生的作业场地由教室、书房、课外辅导机构迁移到操场、社区、大自然,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载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多元评价改革也促进了家长育儿理念的升华。每次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都会邀请家长当评委,借此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也使其更加了解学校、认同学校。在学校育人导向的引领下,家长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多元评价改革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解放了他们的思维和手脚,让教学回到了教育的初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发现自身的优势潜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自信,促进了生命的和美成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兄弟学校走上改革之路。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了报道,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由“一张试卷分优劣”到“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实现了从“对人的评价”到“为了人的评价”的彻底转变,让教育充满了温度、厚度与高度。学校学生在多元评价指挥棒的引领下,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参加河南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原创舞蹈《记忆中的桥》荣获一等奖;在国家体育部门社体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小小绳王”全国少儿跳绳比赛中,学生斩获三金三银;仝宣赫、乔旭东两名学生荣获第二十二届河南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一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线上赛,同时受邀参加2022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赛;赵梦源同学代表河南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全国总决赛,荣获二等奖;刘益宁、杨书润、徐绍庭三名学生分别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七季)百人团选手,受邀参加现场节目录制……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学校校园中,处处散发着生命拔节生长的气息,学生举手投足间洋溢的快乐与自信,清澈的眼眸中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是对学校教育成果极好的注脚。

  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今后,学校将在“和”文化引领下,扎实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走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有机融合,使评价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不断丰富“和乐”课程体系,培育学校减负提质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更多生长点,“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人文交往素养、艺术审美素养和科学思维素养,让每名学生都能快乐成长,让每个生命都能精彩绽放!(刘晓芳 刘冰秋)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