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午悦”时光
从午餐后到下午上课有将近2小时,如何让学生午间快乐地玩起来?“双减”背景下,浙江省台州市文渊小学关注到学生中午的时间安排,通过新生入学前的“大走访”,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学生和家长都不喜欢中午时间在作业堆里度过。于是,学校决定开设“午悦”课程。午悦,顾名思义“快乐的中午时光”。
课程理念
台州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山脉连绵,水穿城而过,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文渊小学依托台州地域文化——山文化、水文化,以“仁山智水”构建学校核心文化,建立“仁智教育”特色课程群。
“仁智教育”特色课程群包含仁山课程和智水课程两部分,仁山课程是自主性、创造性、拓展性课程,智水课程是科学性、规范性、基础性课程。作为“仁智教育”特色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午悦”课程基于教育的自然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精选课程并形成可供学生学习游乐的课程场所,让学生享受富有童真、童趣的校园生活。
课程目标
1.通过小学六年“午悦”课程的学习,达到欣赏名曲100首、名画100幅、经典电影100部,阅读经典哲学、经典名著“桥梁书”各100本,聆听经典报告100场,即6个100的课程目标。
2.通过“午悦”课程个性需求的多样选择,实现“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让每个灵魂屹立巍然”的课程理念。
3.以《仁智成长手册》为抓手,建构“午悦”课程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实施
一是学校安排。学校统筹课程设置,选拔师资队伍,制定各种评价制度,让课程实施落到实处。学校将中午的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学生在教室午休40分钟,第二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1小时“午悦”课程,重新整合原来的社团活动——动手动脑的活动安排在“午悦”课程,大运动量的活动则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课程教学处按照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安排了阅读、电影、茶艺、古筝、围棋、硬笔书法、国画、剪纸、超级魔法、尤克里里、葫芦丝、专注力训练、小小主持、少年牛顿、布艺、科学实验、乐高、电脑编程、古诗吟唱、创意撕纸等37门课程,涵盖传统技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科学等项目。
二是教师安排。学校明确职责和授课目标,准备授课计划,拟订授课预案,推出学生喜欢的课程内容并根据选课情况组建班级。课程由校内教师统领,专业方面的教学目前以外聘教师为主。
三是学生安排。学生在平台上选择课程,了解授课规则。其中,阅读和电影课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参与,阅读安排在阅览室,电影安排在报告厅。受场地限制,阅读课程4个班同时进行,由语文教师引领,电影课程1个年级段同时进行,由年级组长引领。
其他课程以选课走班的方式进行,每个学习项目人数限定在16人以内,于是选课成为关键。一开始课程教学处在开课一周前公布课程目录,选课工作交给“课程管家”,有的是家长根据喜好帮孩子选择,有的是学生自己凭感觉选,还有的学生因规定的时间没有抢到心仪的课程而接受学校分配。课程开展不久,一些学生发现所选课程与想象中的差距较大,出现了大量申请调换课程的情况。于是,学校选择一个学生做课程“代言人”,给每个课程录制一段小视频。选课的学生观看课程小视频,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确定要选择的课程,还可以利用选课软件进行“抢课”。
学校重点搭建“学用说”实践平台——“童心说事”,学生用演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舞台,台上台下的主角是学生,台前幕后的主角也是学生。只要学生敢于当众讲话,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魅力,就可以报名参加;只要学生有特长、有爱好、有心得,舞台就属于他们。学生确定主题,寻找资料,设计海报和邀请函,购买纪念品……学生从准备到演说的过程中突破了自我,提高了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综合问题的实践能力。
课程评价
“午悦”课程的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学习效果兼有显性和隐性成分。学校依托《仁智成长手册》,分年级对学生进行“每月一评价”,在各个评价阶段设置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再设置具体的评价要素,这样既关注了显性学习效果,也关注了隐性学习效果。
学校既重视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或在新生入学时展示,或在散学典礼上展示,以展示促学习,以展示促分享。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找到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
为了体现客观和全面,评价由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倡导评价参与者以尊重为核心,用欣赏的眼光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孟林青 马三保系浙江省台州市文渊小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