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双减”促学校内涵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16  阅读:次   |
42.9K

  “双减”是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正本清源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小学校理当担负起推动“双减”落地的责任来。那么,学校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呢?

  作业减负。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起点和关键点都在“留”上。留多少作业,留什么样的作业,这要看教师的功夫。在这点上,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总量控制,弹性布置,必做为主,选做为辅。为确保落实,我们要求学科组跨年级统筹、年级组跨学科统筹、各备课组制定本组的可行方案。在批阅上,必做作业留多少批阅多少,选做作业学生做多少批阅多少,不允许让学生或家长代批。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理性、全面、深入思考,把作业有机地纳入到备课内容和教案设计中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这两项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课时减负。教材、教学进度、课时,这三者互为制约并统一。课时安排应服从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应服从教材所规定完成的教学内容。这其中,教材是第一位的,教学进度和课时都要根据教材来安排。课时固然是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但并不等于课时越多教学成绩就会越好。课时多了,学生自主可利用的时间少了,同时理解、消化当天课程内容的时间也就少了。我们把“双减”看作促进规范办学行为的一个契机,同时我们也坚信:不增加课时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备课、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作通盘考虑和研究,促进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好课堂教学的特有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促进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考试减负。考试,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从实际来说,提升成绩并不取决于考试多寡。考试多,讲评多,占用有限的教和学的时间也多。从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角度,我们作出这样的安排:除了期中和期末两次统一考试外,不再安排其他考试。那么,是不是没有了考试,验证或反馈的渠道就没有了呢?当然不是。这个渠道就是练习。“讲练结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也是整个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对学生而言,课上要练,课下也要练。如同前面作业所要求的一样,不管是小练习还是大练习,不管学生在家练习还是在校练习,凡教师提供的练习都要有计划,并体现出全面性、差异性、连贯性、系统性。另外,无论考试和练习,我们都不允许给学生成绩排名。尽管排名也有鼓励和激励的作用,但总体来说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

  教学提质。没有提质,就不会实现真正的减负。做好“双减”工作,实现减负提质,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我们继续坚持深入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早在8年前,为规范教师教案书写,我们统一印制了要求手写的格式化教案本,同时印发了格式化教案编制使用说明,供教师们参照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在全校教师中,进一步大兴学习和研究之风,深入推进我们已坚持多年的“教师讲坛”、“向身边榜样学习”、每学期每人一节研究课、每学科一节示范课,以及“小课题微创新”等活动。强化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的集体学习和研究功能,更好发挥集体备课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把教、学、研三者统一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来,并作为教师每天应做的功课。

  课后减负。首先,我们严格执行和落实作业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在作业上给学生增加负担。其次,做好下午放学后至17:30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后服务工作,包括给需要的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劳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减负。第三,在课后服务上,我们从学生需要和学校条件这两个实际出发,认真把握一个原则,即“从实际出发,务实开展”。绝不能把课后服务变成师生新的课后负担。

  总之,“双减”虽然给学校带来了暂时的不适应,但从根本和长远看,对规范中小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借助这个东风,把学校办得更好。

  (作者朱靖华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校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