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熟溪小学 钟灵毓秀育新才 熟溪情暖品茗香
立德树人,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志趣,让他们不断从生活中、学习中、活动中、实践中去感悟,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秉承这一宗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熟溪小学坚持“传承毓秀文化、践行养正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一所智慧、开放、幸福的浙中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五育融合”下的正德、正智、正体、正行、正美为育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德育为引领、智育作支撑、美育与体育为载体、劳动教育为补充,打造了一张耀眼的教育名片——
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熟溪文化”
如何在“特色创建”和“教学质量”之间把握平衡,从学校顶层设计入手更新育人观念?如何在“特色创建”和“凸显专业”方面把握平衡,在创优中选精,在创精中做强?这些是拥有百余年建校史的熟溪小学一直探索的方向。学校自2012年起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建设,制定课改工作核心:以学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式融合思考,融入课程建设。
与此同时,学校开发的课程是以活动为主的特色课程,打破学科课程知识的单一性,把各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特长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体验·探究·服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课程,“校内拓展课程、主题研学活动、社区实践活动、课程展示平台”这四部曲为发展轨迹,让每一名学生在课程中都有新鲜体验。
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心。为此,熟溪小学致力于改善校园环境,“毓秀亭”“双口池”以及正在规划中的“养正堂”,材料和命名均源于老熟小原址,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元素。同时,学校通过连廊、走廊、游字幕等,营造红色氛围,打造学习阵地,组织党员教师采用集中与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四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组织教师走进“江南第一家”开展廉政教育,并通过开红色主题班课、诵红色经典、看红色电影、写长征七律诗、绘“我与新中国”画、赛党史知识等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扎根学生心间。
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熟溪小学坚持以课堂为阵地,从六个方面着手,培养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第一,邀请专家教授到校问诊把脉,建构“五育融合”新型课堂,提出高质量的新型课堂样式,加快教师课堂观念迭代更新。第二,外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学习,提高个人素养,提升学校知名度。第三,通过青年教师例会、教科研例会、名师工作室例会等形式,集中学校骨干与新生力量,组建学习圈,形成赛课、展示课、互动课智囊团,鼓励和推动教师“自觉”成长。第四,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质量大讨论”“课堂问诊”,面对现状,认识先行,问诊为重,提升为主。第五,实施“下课令”“睡眠令”“托管1+X模式”“作业监管”“作业设计”等举措,抓课堂实效,减学生负担,丰富校园生活。第六,紧扣教材“快乐读书吧”,进行“导读、推进、分享”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探索,点燃深度阅读的热情。
在“五育融合”新思路的框架下,学校以“零点体育”撬动体育改革创新。一方面,创新“先进操场、再进课堂”的“零点体育”活动,开展跑步、跳绳、拉伸等复合型运动的锻炼,形成“三化”“四有”课堂样式,优化日常训练,拓宽作业形式。另一方面,深化省级精品课程,凸显学校特色,推行亲子锻炼模式,让孩子带动家庭一起运动,实现全民运动,整体提升家庭体育锻炼的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设了融安全、健康、生命、生活系列教育为一体的“毓秀生命课堂”,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每周一晨会上展示。形式喜闻乐见的“毓秀生命课堂”,帮助学生守护安全,关注健康,珍惜生命,乐享生活,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让学生沉浸在艺术或运动的快乐之中,自信阳光地健康成长。
推动全面发展
实现“减负增效”
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实施,拉开了“双减”的序幕。实施“双减”政策,对于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实施,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双减”背景下,熟溪小学通过建设“三维教育空间”,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多维学习场,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坚守教学质量管理底线的基础上,学校以艺术空间、体育场馆、社团活动阵地、学科功能教室、文化走廊等为主要教学场所,以“毓秀”拓展课程,以生命为基础、生态为支撑、生长为目标的“三生”托管课程为载体,促进“五育融合”:“健体”课程方面,学校在课后开设了“四点半训练营”“篮球训练营”“绳彩飞扬”“健身操街舞”等特色课堂,学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将健身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开展体育锻炼;“乐毓”课程强化学生的艺术与审美,“缤纷水彩”“快乐印染”“国画艺术”“传统婺剧”“葫芦丝吹奏”等课程让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塑能”课程注重语言与技能,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口才思维等课程提高学生素养,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启智”课程强调科学与思维,“科学实验”“航模小队”“计算机编程”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陶冶情操、丰富心灵的平台;为所有学生推出阅读“光计划”系列,分为低段“寻光计划”、中段“追光计划”、高段“闪光计划”,为不同年段的学生独家定制一份阅读书目,每本书都有一张专属于它的“阅读任务单”,用智慧去解开其中的“密码”。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立足“作业育人”的视角,致力于探索作业由“量”到“质”的改变,在统筹调控书面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同时,从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分层管理,严把作业关。一是做到减量,正确解读“双减”内涵,守住政策所传递精神理念的底线,做到四个“无”,即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无手机打卡作业、无家长批改作业、无布置后不批改的作业,严控作业总量,切实减轻作业负担。二是做到提质,强化作业统筹,采取团队化运作,科学规划抓好学生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减负不减质,分学科分年级开展作业设计活动。教研组统筹管理,设计合理高效,具有反馈性、针对性并以单元整体设计为大观念下的作业。三是做到增趣,开展综合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劳动型作业,以校外研学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为主要教学场所,通过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完善自我提供知行合一的锻炼机会,形成知识学习与综合实践、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双向互补。
深挖传统底蕴
凸显“茶艺”品牌
茶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源远流长。武义县作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渊源深厚。为坚持做好茶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熟溪小学加强对学生的茶文化教育,并以茶为载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传递“仁、义、礼、智、信”的自我修养和处世之道以及“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
在茶文化的滋养下,学校2013年成立了茶文化研究社团,开辟活泼新颖的教学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知茶懂茶、传承武义茶文化的“小茶苗”。学校注重校企联合互动,积极与当地茶研会、茶企、茶厂等展开全方位合作,带领学生在春游等活动中到茶厂、茶企进行实地参观游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茶叶制作流程。2015年,学校举办了更香茶文化夏令营活动,通过听茶文化讲座、看茶艺表演、学泡茶功夫、到茶园亲手采茶、观看制茶工艺、制作茶美食、品茗联欢等活动,让“小茶人”全方位体验中华茶文化。
2016年,根据“毓秀课程”的总体设计,学校进行了拓展课程“毓秀茶艺”的标准化开发。“毓秀茶艺”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茶文化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茶文化知识,掌握品茶、冲泡、鉴别等方面的茶技能,多方面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知识与修养,把茶文化和青少年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怀。
学校是育人场所,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熟溪小学以茶文化为特色办学,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学校开辟了“毓秀茶园”,创设了茶文化长廊,布置了茶艺教室,为学生进行茶树的种植与管理提供了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学习中国茶的发展历史、武义茶叶的发展史、六大茶类介绍和采茶六步等茶文化知识,使茶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围绕“把茶艺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新的增长点”这一目标,学校组建了“毓秀茶艺”课程班,设计了以“走进多彩武义、探寻熟溪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了解熟溪文化、村落文化、特产文化。同时,学校课程设计采用“体验性、探究性、服务性”的学习活动模式,以“茶文化”主题举办了“走进社区、走进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并连续举办了多届东岳宫庙会,构建拓展课程展示平台;举行了“最美小茶人”评比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茶文化从校外走向校内,再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茶香已飘满校园的各个角落。
随着茶文化逐步植根校园、浸润校园,熟溪小学坚持“传承毓秀文化、践行养正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茶道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发展个性特长,推动多元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城镇示范小学、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殊荣,在“建设智慧、开放、幸福的浙中名校”的进程中扬帆而行!
(陈国栋 程哲锦 蓝美琴)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