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赓续红色血脉 构建素质教育新生态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3-05  阅读:次   |
42.9K

  红色不只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力量,为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依托锦州文化名城和抗战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地理优势,锦州市第四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从文化、课程、活动等多个角度出发,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构建素质教育新生态,真正让学习成为乐趣,让学校成为乐园,努力培养更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红心少年”。

  文化育人

  让“红色”有氛围

  “红色”的意义于文化育人而言,在于它的积极向上、净化心灵。锦州市第四中学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将德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功能,使“红色”有氛围。

  红色基因的传承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美术教师和绘画小组学生用生动的卡通运动人物造型装饰校园内的文化墙,引领学生规范体育动作,积极投身阳光体育运动,把健康根植于学生心中;红色基因的传承要有一个积极的氛围,校园内精心设计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一廊一室都散发着持久而规范的生机与活力,引导学生在和谐、规范、上进的环境中展示自我、竞相拔节;红色基因的传承更要在发展中创新,班旗、班花、班徽等设计不仅彰显着各个班级独特的文化创意,而且展示了学校红色基因传承中和谐统一兼百花齐放的育人理念……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让红色基因渗入到每一名学生的骨子里,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坚定了红色信念,端正了“三观”。

  课程育人

  让“红色”能扎根

  课程是德育从零散走向整体、从随意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锦州市第四中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整合学科德育资源,拓展红色育人空间,增进学生对党、对家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生命的无尽热爱。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充分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通过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音乐、体育、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根据锦州区域、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需要,科学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将爱家乡、爱红色辽沈根植于心。在课程中,学生滋养了信仰的种子,涵养了优秀的品格。

  活动育人

  让“红色”能感悟

  实践活动是思想认知的一次升华,更是淬炼思想的有效方式。锦州市第四中学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使学生的德育实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艺术节和科技节一直被视为锦州市第四中学校园文化生活的双子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科学和技术的机会、施展文采和技能的领域、展示才艺和天赋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爱艺术,用科学、赏艺术”的探索创新品质;学校不定时推出师生“细读经典”图片展览、“读书中明理,感恩中成长”主题读书、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理想信念之花悄然埋入学生心中;每当毓秀园里桃树、李树开花结果时,梧桐树下的学子们带着他们优异的成绩回归母校,为七、八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作励志报告,不仅传达了浓浓的师生情谊和母校情结,也把自己的学习心态、学习经验等分享给学弟学妹们,鼓励他们追求向上、敢于拼搏、自强不息;学校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游览北普陀山和葫芦古镇、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彰显青少年蓬勃向上、追求理想、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梦想的种子在这里孕育,四中人的传承精神也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锻造优秀品格,这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教育。为继续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锦州市第四中学以灵活的教育形式,让红色精神渗透在校园每一个角落,让红色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每一次活动中,使学生从红色基因里汲取能量,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赵勋章 韩笑 佟德文)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