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考试要以学生为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3-10  阅读:次   |
42.9K

袁卫星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校长

  “双减”政策下,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有了“大幅压减考试次数”的规定和要求: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有的校长、教学主任和教师就急了,“考考考,老师的一大法宝”,没了法宝怎么办?

  疫情期间,深圳市曾一度全市取消了期末考试。怎样组织学生复习?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我当时在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任职,我们发起并组织了“校长杯”学生命题比赛。

  命题范围主要为各科所学知识,参赛形式分为单一试题(原创)和整张试卷两种形式,均含试题及参考答案,整张试卷可采用中考试卷形式,可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试卷,鼓励结成小组(成员不超过5人)合作完成。

  在命题比赛过程中,学生们首先梳理出知识要点,总结出重点、难点、易错点。有的学生迅速精心组队,以团队的力量命制整张试卷;有的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学习命题方式、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以全新视角去理解、研究、分析、编写试题……比赛结束,我们发出去上千张奖章,几乎每个学生都获奖了。

  这场命题比赛让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想不到学生参加命题比赛的积极性这么高,一听说优秀试题会进入学校试题库,考他们的师弟师妹,甚至科任教师,他们可来劲了,挑灯夜战,比平常的期末复习应考投入多了。第二,想不到他们命制的题目还真有模有样,质量挺高,真的是应该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

  后来我总结,此次命题比赛,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基础,通过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进行项目化学习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探索。它帮助学生围绕“命题”这一中心任务,依循评价标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命制有质量的试题,促进了知识的建构和巩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结合中高考改革的方向,可以发现,“双减”之下的考试命题,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这牵涉到一系列的变革。对学生来说,死读书行不通了;对教师来说,只生硬地讲教材也行不通了。如果课堂教学还是老一套地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践情境和学科任务探索情境,仅仅停留在概念记忆、原理与公式的简单应用等层面,学生又如何能应对考试命题的变化呢?

  因此,“双减”之下,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质增效,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教师教育教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必须发生深刻的转变。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命题研究,力求布置的作业与课堂实际教学关联更紧密,使试题与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更为契合,从而真正把学生从作业和考试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