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提质增效需要系列制度保障
张淑琴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北城小学校长
“双减”政策落地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成为了学校每周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学科各备课组将作业设计纳入单元整组备课环节,按照单元学习目标梳理步骤、设计作业内容、规划作业梯度,监管每日作业做到“量有度、质有效、时有限”。
例如,在临沂市北城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研讨活动中,教研组长将教师们分组,将三单作业的设计任务分到不同的小组。30分钟后,小组研讨结束,三单作业在投影上展示,教师们现场进行下水练习,找到设计中的短板和知识盲点后,进行第二次修改。
学校以“作业与课堂一体,课前、课中、课后作业整合”的思路,构建了“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批改与反馈—作业数据再应用”的闭环式管理体系。
作业的设计是门大学问,而如何实现作业从设计到布置的真正落地,提质增效,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实施。
周五下午,教务处老师将每个班级的作业审批单收齐,同时把每个教研组递交的作业设计审批表交给教研员们审批。这项工作从去年9月一直延续至今。
“双减”政策落地后,各学校都提出要控制作业量,可到了教师那儿,语文布置半小时作业,数学也布置半小时作业,还有英语、科学、美术等各科作业累加,小学生的作业强度堪比高中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北城小学建立了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四位一体”的作业联控机制,利用三项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教研组长审批、班主任协调和学校巡查制度。教务处老师负责整理的就是各教研组上报的下周学科作业设置表和各班级上报的班级作业设置表。两种表格的提报让作业管理更加规范,存在问题立整立改,及时总结,也有效监控了学生作业的时间。
新的学期,教务处的作业公示制度将更加常态化,建立作业公示平台,优化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时间。任课教师每天在班内发布作业内容和用时情况,家长查看,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协调。
作业系统管理让教师和学生们的负担都减轻了,以往教师们“随心所欲”布置作业,把自己陷入了作业堆中,陷入了作业的重复布置与批改中。如今,教师们有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专业发展上、用在课堂的精讲高效上。
作业的有效完成,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良好沟通,三方共同携手,才能保障作业有效实施,家校合作共育,打好“双减”组合拳。
临沂市北城小学周边多数是还建社区,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学生的教育。学校借助“双减”契机,举办“校园开放日”,家长进课堂、进校园、进餐厅,参与学校体育节、科技节、少代会等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同时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心育人”的课后服务模式。
很多学生家长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以前孩子有时候晚上10点多还在写作业,家长们都觉得是正常现象,写不完作业到底要不要孩子去睡觉也是家长的两难选择。现在学校要求每天提醒孩子早睡觉,作业写不完也不让写了。孩子每天精神很好,上课也不打呵欠了,虽然较之前作业少了,但成绩反而提升了。
北城小学作业管理机制的产生是临沂市兰山区小学探索作业创新的一个缩影。“双减”步履不停,作业设计的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围绕“轻负高效”,兰山区通过开展作业设计比赛与管理教学论坛等,不断推动全区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双减”的主动脉,成为落实“双减”的主力军,全力推进“双减”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营造“孩子快乐、家长满意、老师乐意”的良好育人氛围。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