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 多维打造“五大体系” 构建高质量育人格局
大渡口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西南部,全区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多维一体教育大渡”核心理念,牢记“抓质量、强基础、出特色、树品牌、争一流”发展主题,推动学前教育出特色、义务教育成标杆、高中教育有突破、职业教育树品牌,努力建设教育强区。
近年来,教育成了大渡口区一张亮丽的名片,形成了一支有大渡教育情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涌现出了“时代楷模”王红旭等一批“四有”好老师典型代表,先后培养出了羽毛球奥运冠军李雪芮,刘艳艳、汤露等5名武术世界冠军,徐鹏、罗永虎2名洲际冠军,诠释了“崇善尚义、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为“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贡献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多维一体教育大渡”理念的引领下,重庆市大渡口区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不断增强区域教育核心竞争力,构建新时代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
“多维一体”是建立在立德树人目标上的多元素参与、多立场融整、多角度判断、多领域合作、多指向发展,面对不同教育类型,满足多元人才发展需求的立体式区域教育结构的统称。
“教育大渡”是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教育人向上向善的责任担当和厚积薄发、兼容并包的教育融合度。
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大渡口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和融合国际视野下的现代化教育相结合,提出并构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完善党建工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终身学习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五大体系”,办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
党建工作:开辟特色新路径 守正与出新相统一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五大体系”建设的灵魂——党建工作体系肩负着使命。大渡口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内党的建设,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完善以“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守正与出新相统一的党建工作体系。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大渡口一直以“加强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任务,以“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建强支部班子、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严肃组织生活、强化制度保障”为主要抓手,促使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
“创新”是“守正”的条件和实现路径,大渡口区积极探索推动事物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以“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重点任务,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务求实效”两大原则,力求做到“一校一品、一支部一特色”,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样的目标推进下,不断凝聚育人合力,积极开展调研,明确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厘清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项目清单。进一步建章立制、夯基垒石,不断完善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相关工作制度,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提供指导性和方向性建议。后续将研究制定区教育系统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实施方案,为“一校一品、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同时,开展示范建设和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通过试点示范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和品牌创建评价标准,用于指导两大重点工作的落地和实践。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先进党员队伍,开辟出守正与出新相统一的特色党建新路径。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党委创建了“巧用‘微’元素、激活党建大能量”“党建+”模式,开展“一亮二带扬三气”等特色党建,探索创新党建载体,探索学校党建新路径,谱写立德树人的教育新篇章。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红色攻坚行动,推动完成学校重难点工作,有效提升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重庆市茄子溪中学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实行“双培养机制”,建好组织发展梯队,将“双优”青年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将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在教师队伍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注入成长新活力多元与特长并举
发展新时代素质教育,大渡口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形成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大渡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多元与特长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德育方面,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设计各级各类德育目标要求,巩固拓展“互联网+”德育课程建设成果,培育“义渡+”德育品牌。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爱生活(劳动)”“我们的中国节”“绿色在校园”“光盘行动”主题教育,举办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名家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其中,钰鑫小学开发设计出融合“信、谦、勇、爱、礼、容、智、勤、惜”九大核心主题品格的校外综合实践探究课程体系,打造出“义渡课程”体系,切实发挥德育功能。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围绕“育德两翼”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育德、课外活动育德,提出“忠、善、和、真、美、健、法”七维素养,并开发系列德育实践课程,构成了学校独有的“自得”德育课程体系。重庆市长征学校每年秋季学期开展国防与生命教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生命意识,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在智育方面,夯实智育强基工程,构建“1+1+X”课程体系,做实国家课程、做强地方课程、做优特色课程。在国家课程中,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开启探索“五育融合”的课程实践。以育才教育集团为例,围绕核心素养,建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两横三纵网格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及“低段无纸化情境测评”多点位评价体系,将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探索知识技能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的智慧教育。大渡口区实验小学佳兆业学校的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实教育集团启慧文化主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学校文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融合成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三维一体化发展。在特色课程中,大渡口区以链条式推进中小幼全学段阅读为载体,架构中小幼课外阅读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辨力和学习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持续开展“爱上阅读点亮生命”阅读节,以现场作文大赛、微型剧、辩论赛、诗文朗诵等阅读节品牌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完善人才培养“生态链”并有效推动阅读课程建设。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星·悦·读”阅读实践课程,建立了“悦读、悦写、悦讲、悦诵、悦制、悦评”的“六悦”课外阅读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启动“千绘百读”区域性儿童阅读教育项目,构建1221实践研究模式,开展中心绘本馆和20所项目园“一园一馆”建设,总藏书量达到6万册。项目指导专家指导30名种子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育研究,发起亲子共读推广活动,形成幼儿园、教师、幼儿、家庭“四位一体”教育合力,促进了阅读质量的飞跃,项目组推荐的绘本作品获得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栏目“2021最美中国故事绘”的优秀组织单位奖、优秀表演奖、观众喜爱作品奖。大渡口区教育部门被评为首批“重庆市阅读推广示范单位”。
在体育方面,实施体育特色项目培育计划,建设一批体育特色课程,打造一批体育精品课,培养每一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持续开展40分钟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比赛。推动学校建立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组建区级小球、武术运动学生俱乐部。深化体教融合,区内60%的学校建成区体育重点项目基地,开设16个运动大项。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承办全国、全市性中小学生小球、武术竞赛等比赛,力争再培养出李雪芮式的世界冠军。“十三五”期间,获国际团体冠军3次,国家级别个人冠军12次、团体冠军29次,市级个人冠军222次、团体冠军27次。
在美育方面,大渡口区制定了学生艺术素养、教师艺术教育能力、学校艺术教育的标准,构建大中小幼艺术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艺术学科创新团队,设立一批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艺术教育品牌课程和优秀教学成果。马王小学就创建沥粉贴金艺术工作坊“美雅集”,结合办校理念开发了“沥粉贴金”校本课程,开展了“流金溢彩”社团活动,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文化中一张亮丽的名片。钢城实验学校“悦动琴声”口风琴校本课程,连续9年以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前提,开展普及性课堂器乐口风琴校本课程研究。同时,围绕钓鱼嘴音乐半岛,配合大渡口大力发展“音乐+”产业,串联起区域的文旅命脉,推动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和音乐半岛高质量建设。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在各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校园音乐节等群体性展示交流,举办大渡口区首届校园音乐节,参与助力“人文渡口、乐亮江湾”文化品牌建设,为区域营造浓郁艺术氛围、深厚艺术土壤。
在劳动教育方面,健全学生劳动教育标准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开展好学生职业启蒙课程。钢花小学就设立“小菜篮”课程,通过聚焦“农耕——菜篮里的菜从何而来”,到聚焦“生存——菜篮里的菜如何到餐桌”,再延展至“生活——‘菜篮’代表勤劳创造美好”,最终浸润到“生长——培养‘能生存、会生活、有价值’的阳光少年”。此外,不断深化“魅力重庆美丽山水”研学旅行课程实践,实施“五育并举”课程改革创新计划,探索基于学科和跨学科的整合模式,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提质减负的目的。连续9年,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通过徒步37公里,让师生经历身体的磨砺和精神的洗礼,收获心灵的陶冶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终身学习:家校社立体育人高质量和宽领域相结合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渡口区在全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支持、协同共生的教育生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动作用,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积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家庭教育。优化文化环境,开发教育资源,建立“家—校—社”三结构教育网络,形成立体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体系。
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园、推进小区配套园治理、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跑出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速度”。中小学教育阶段,进一步探寻教育改革突破口,以创建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区县为目标,通过完善评价方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领域改革等,努力为全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让学生爱上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科学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学科和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培养“双师型”人才,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助力发展社区教育,组建专兼结合的技术技能培训团队。
在为进一步帮助家庭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上,着力构建区域统筹、学校创新、社区协同的家长学习指导系统,依托区进修学院建立家长总校,依托中小学建立家长分校,依托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常设“义渡父母课堂”等家庭教育交流会、讲座、课堂,将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改革进行到底。促进区域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学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大渡口幼儿园教育集团充分利用示范园的优质教师资源,组建了专业的家庭教育宣讲团,成立重庆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在育人环境上,精准关爱、呵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特异体质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指派专人指导、支持、监督家长或监护人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并及时给予关爱帮扶,实施特殊学生群体家庭关爱服务。在法治教育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真正让法治教育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引导青少年养成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从小树立法治意识。
教师发展:发挥主阵地作用,师德与师能共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水平教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一直以来,大渡口区围绕政治素养(师德)、专业能力(师能)两大维度,多措并举构建师德与师能同步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构建师德与师能共进的教师发展体系。
为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于2017年成立大渡口区教育“三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名校(园)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简称“三名”工程)建设。以“三名”工作室为依托,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助推优秀人才专业发展。
区进修学院积极发挥在教师培训中的阵地作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打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基础,探索形成“12356”师德师风建设“大渡”范式。坚持“一核心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程;实施“双培养策略”,坚持在优秀教师中培养发展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建设好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德育骨干队伍“三支队伍”;开展重点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的“五大工程”;形成、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六大长效机制。让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方式多元、成效明显。涌现出了以“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义渡英模”“重庆市优秀教师”王红旭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市级“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个人等,打造大渡口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评价:以评价促进改革,人本与科学并重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教育评价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突破口。近年来,大渡口区深化教育改革,启动“构建人本与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项目工作,以“义渡扬帆”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评价创新的作用,切实提升大渡口区基础教育质量,建立创新人本与科学并重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此之前,大渡口区从“建立并完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人财物保障体系”“组织设计并实施区域教育质量基线调研现状诊断”“研究撰写并发布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行动指南”“组织开展高规格、多层次教育质量提升专项培训”“有序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各板块专项课题研究”“构建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研制学校质量标准”“推进实施区域教育质量效能提升并开展专业评估”和“总结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经验并发布区域质量模型”8项改革任务入手,推动人本与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顺利落实落地。双山实验小学通过“关注核心素养,研读课程标准”“梳理培养目标,巧设测评工具”“创设趣味情境,实施多元评价”和“融合多项模块,体现梯度设计”四大模块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小学低段学生无纸化测评评价体系。
茄子溪小学以“评价驱动美育课程,引领孩子向美生长”为主题,立足“大美育”,建构出了有理论支撑的实践体系、有评价标准的创新美育课程,推进美育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创新。钰鑫小学通过劳动与科技、劳动与文化、劳动与德育三融合开展劳动课程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研究。实验小学新工校区探索以测评助成长的“小学生书法素养评价”研究。钢城实验学校建立家校协同评价工作机制,实施共育课程,逐步健全共育评价体系。公民小学以“轻”“亲”“净”“敬”为标准,建设新公民德育六维分层评价体系。商务学校进行“魅力德育课堂”评价研究。在全面、系统建设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方面,长征学校构建了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究增值性评价和健全教师综合评价。育才小学探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本研修评价。三十七中学探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多元成长性,构建出多维度、多层级的教学评价模式。茄子溪中学创构基于全新理念的评价模型和校本化评价机制。九十五初级中学通过采集素材、研制指标等创新评价方式,形成适切的教师分层评价机制和操作策略。为深入推进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区教师进修学院承担了“教师教学述评”的项目试点工作。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新内涵,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五大”体系的过程中,大渡口教育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未来,大渡口教育将继续在“多维一体教育大渡”区域教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全面构建新时代教育发展格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受益面,不断提升全区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呈现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态势,努力办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以满足老百姓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奋力实现大渡口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伍平伟)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