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 孕育“善”文化 倡导“乐”成长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四明山麓,地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溪口镇,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有“金钟毓四明之秀”的美誉。学校自建立起历经百年,“乐”“善”的教育宗旨和“正直、善良”的育人目标一直传承至今。这既是学校发展的硬性要求,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执行和贯彻。
学校逐渐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中正乐善”的办学理念,把“孕育善文化,倡导乐成长”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目标,并提炼出了“剡源清流,行远至善”的校训,实现了高速发展。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390名、教职工86名,其中有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省春蚕奖获得者各1人,宁波市名师、宁波市学科骨干各1人,另有区级名师、学科骨干、教坛新秀30多人,形成了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教师梯队。
此外,结合自身地理和文化优势,学校相继被评为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国“生态·好教育”联盟校、浙江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浙江省农村示范小学等,并为国家输送了单丹娜、竺灵波等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打造“乐善”校园文化,建构规范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以“乐善”为核心,驱动“排球文化、茶香文化、红色文化”品牌特色建设,开展“班级、墙廊、场馆、基地”等多维度的文化拓建,展现学校师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融入“乐善”元素,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乐善”校园文化。
在课程的开展上,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双减”精神,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结构,做到基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并举,确保每学年拓展性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让学生学有所用、学得快乐。
在规范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围绕“乐善”文化,从“体艺特色”“生活涵养”“创新思维”“国学经典”4个方面实施并精细化拓展性课程。其中,排球课程是学校的特色品牌课程,在提高竞技成绩的基础上,学校深入挖掘其内涵,提炼了“快乐、协作、拼搏、超越”的排球精神,形成了“人人有球、人人练球、人人爱球”的特色氛围。
启动分层管理体系,培养“乐善”教师队伍
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一支“乐于从教、善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学校启动“3+N”分层扶持,实施启航计划、青蓝计划、卓越计划和N项精准扶持计划等,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研活动,并通过多种渠道为新教师提供展示平台,构建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教师乐于研究、善于研究。
为夯实教师基本功,学校通过“五定式”分层管理(定梯度要求,夯实备课关;定展示平台,夯实上课关;定规范样本,夯实“作业关”;定单元要素,夯实命题关;定“三位一体”,夯实辅导关),以及按“3+N”教师分层培养计划量身定制“五定式项目教师档案册”,使教师乐于教学、善于教学。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校教学现状,学校除了规范固定的行政班的基础课程外,还在拓展课程中通过走班教学将学生按照综合素养重新分层,并借助“刻意练习”这一非普通练习形式,借力跟踪量表提升素养效应值,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解构细分育人目标,培养塑造“乐善”学子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为此,学校确定了“培养乐善少年”的育人目标,并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求,把培养目标解构、细化为6个维度,即“乐学善思、乐尚善礼、乐体善健、乐行善知、乐趣善艺、乐创善梦”,每个维度又细分为3—5个必达实践指标和1—2个选达实践指标。还根据每个年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形成了每个年段的“乐善品质指标”。
同时,学校还提出了“分层评价”的实施概念与策略,从学生评价、班级评价、校级评价三个层面覆盖。在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竞赛、评比、认证等活动,让评价有目标、有痕迹、有平台、有意义。其中,学生评价强调主体性,班级评价体现过程性,校级评价则凸显榜样性。后期,学校还将继续深入思考“积分评价”“网络评价”等评价形态,把德育评价做实、做细、做出品牌特色,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才的培养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学校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溪口镇中心小学将一步一个脚印,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构建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不断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着力建设一所为教师、学生、家长协同进步提供优质支持的农村现代化品牌学校。
(陈军达 邬贤波)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