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开展科学教育
走进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于渠小学,处处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科教文化,文化长廊里展示着丰富精彩的学生科技作品,教学楼道墙壁上张贴着科学家的画像与箴言。学校的科学教育,不只是“挂在墙上”和“写在课本里”,更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五个一”活动激发科学兴趣
在上好科学课的基础上,学校购置了一批科学读物,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阅读。同时,学校开放微机室、实验室、科学资源室等,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便利。
此外,学校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通过读一读、查一查、访一访、谈一谈、展一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读一读”即每周拿出1课时,由辅导教师推荐相关科技书目供学生阅读,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知识引向课外探究。“查一查”即学生根据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需要,到学校图书室、电脑室查阅资料。“访一访”即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自己的科学探究选题,访问科技、农业、环保、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谈一谈”即以班级为单位,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科学论坛,分享学习成果,并进行评选表彰。“展一展”即每学期开展一次展览,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美篇、微视频、手抄报,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展位,在学校操场和大门口两侧展出。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科学文化艺术节,组织科学成果交流活动。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潮。
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
开展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建立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资源库。在广泛征求科技工作者和辅导员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公布了100个科学小课题,鼓励学生个人或者组团研究。根据立项情况,学校每年选出20个重点课题,给予资金支持。课题立项后,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并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学校采用课题答辩的形式进行成果鉴定。课题答辩小组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每年评出10个科学成果奖、10个科学成果进步奖,并举办优秀成果发布活动。
为了给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场所和条件,学校建立了科学活动室、创客教室、3D打印室等,配备必要的科学教育器材和设备。在校外,学校整合市区科技馆、农技中心、大数据中心、青少年科学实践基地等各类公共科技资源,创建近20个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将课外基地纳入第二课堂管理。学生每年到各级各类科学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和实践的次数不少于两次。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科学素养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建立创新能力实验室,从学科成绩、创造性思维等多个维度,选出一批科技创新苗子,进行科学思维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为提高当地姜农的信息化水平,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师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帮助姜农准确把握大姜价格及其市场走势,引导姜农生产种植,合理开发姜系列产品,从而提高利润。
在实地考察中,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师生发现,姜农俯身田间,手种刀割非常辛苦,同时还存在劳动力短缺、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实验室成员就目前姜农的机械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播种、收获两个环节机械操作难度较高等问题,写信咨询山东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提出“减阻无伤挖掘”“振动抖土技术”“联合收获机柔性夹持输送”等想法,获得了专家的认可,现在已在实践中进行尝试。
(作者孙万峰 王红梅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于渠小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