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贡献青春建立功勋 ——专家、教师解析高考作文题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的作文试题备受瞩目。有关专家和高中一线教师代表对作文题进行了解析。
以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发青年爱国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试题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国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青春、建立功勋。
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教师鲁智瑛认为,作文题的材料选择是“双奥之城”的北京,对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上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知识、国家经济的列举,展示了两次奥运会中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本就是学生生活中热切关注的热点,便于学生理解。
以榜样力量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试题引导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早立志、立大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选择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无论是以“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攻克难关的科学家,辩证看待民族传统和世界思潮的摄影家,还是立足当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建筑家,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不同,但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祖国建设的大局中。试题展示了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立志而贤则贤”,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既鼓励青年正视现实问题,做好个人的事业规划,也鼓励青年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南开中学教师陆平表示,作文以一组介绍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的微纪录片为主体材料,让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参加复兴中学团委的征文活动,写一篇体现认识和思考的文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释放服务“双减”的鲜明信号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学习强调基础扎实。新高考I卷写作试题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巧妙类比。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命题体现潜在关联,材料选择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所所长袁文、成都七中教师游俊松认为,作文材料选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一个情节,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其启示,鼓励其面向未来创新,彰显了让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的理念,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学生成长相呼应。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