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弘毅校区以“变”为“戟” 创新向未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6-10  阅读:次   |
42.9K

  办好课后延时服务、打造精准课堂、精研作业巧设计……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弘毅校区打出变革课程、教学、教研、活动“组合拳”,将“双减”作为撬动育人方式变革的显性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和推动学校管理转型的重要载体,推动“双减”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龙华中学弘毅校区创办于2020年9月,是一所环境优雅、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践行龙华中学“文化育人,和美治校”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积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致力打造文化有根基、办学有特色、创新向未来的高品质学校。

  课程新突破

  变单一设置为多元实践

  课程彰显特色和活力。学校负责人杨忠顺创造性地提出“和强、和毅、和美、和礼”“四和”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学校课程实施突出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名家故事汇”课程立足中国本土名家,从政治、科学、文学等领域精选60个人物,通过“读名家故事、讲名家故事、探名家足迹、学名家智慧”4个板块展开项目化探究学习,引领学生树立人生榜样、心怀远大理想。

  学校开发“六个一”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开展一项劳动、进行一次体能锻炼、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每周写一幅书法作品、背一篇古诗文,每日记录评价阅读、劳动、运动、孝亲等方面的表现,每周评选“弘毅之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力。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以校级社团为点、以班本课程为面,构建“班班有特色,人人多才艺”的班本文化。依据教师个人专长与学生需求,学校探索开设班级活动课程,形成了简笔画、七巧板、数独、葫芦丝等数十门班本课程。

  课堂新面貌

  变传统教学为“微视导学”

  学校以“微视导学”教学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1+N”课堂新模式,即“一名教师+多名微视频名师”,构建“名师优质教学微视频+教学策略”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全科转型,全员参与,教师在“微视导学”理念及实践倡导者吴晓梅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精设巧制优质教学资源,“细分”名师教学微视频与课堂环节融合共生,颠覆传统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结构根本性变革。

  “微视导学”不等于名师课堂的复制,而是教师运用名师针对知识点的讲解微视频开展的智慧教学探索。“多师”教学,“多生”互动,“微视导学”打破教学时空壁垒,激发学生持久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提高了教学实效。

  教研新生态

  变层级发展为团队赋能

  学校创新教师发展模式,倡导“人人是导师,人人皆研究”的教研理念,打造教研新样态。科组教师以“集中研+”凝聚团队研究力量,发挥个人优势,形成“人人是主备,资源共分享”研究共同体。学校成立教研技术组,指导教师优选备课资源,创制教学微视频,提升资源融合能力;成立教学攻关组,讨论审核备课资源,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成立课堂观察组,组织观课议课,补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落实“双减”,让新课程标准实现学科着陆。

  学校创编《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创新中发展、反思中积淀、研究中突破、辅导中完善,唤醒教师专业成长自觉。学校改革教师例会,每周开展“青年教师微论坛”,直面教育教学问题,展示新研究成果,分享读书心得,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交流促进教师积极创新。

  记录故事,讲述故事,“‘拾’光静好,‘最’美师说”微信专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教师们从“最有效的教学创新、最让自己感动的家长、最难忘的教育故事”等10个方面回顾反思,以温暖而独特的总结方式锤炼育人艺术。

  学生新气质

  变被动生长为主动成长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探索成长规律,丰富教育内涵,为每一名学生搭建主动成长的舞台,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读书节畅游书海,润泽心灵;创客节创意思维,创造生活;艺术节展示自我,激扬兴趣……此外,学校挖掘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的文化价值,开展项目化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主题德育论坛”拓展家校共育途径,以系列活动形成家校互联共振效应。每学期,学校围绕德育主题组织论坛、举办开放日展示活动,邀请家长评教评学,协同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每周五进行“家校面对面”访谈,传递“双减”育儿经验,凝聚育人合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润和慧心灵,育和美学生。”龙华中学弘毅校区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以“变”为“戟”,“五育并举”,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成为教师快速发展的精神家园、学生快乐成长的幸福乐园。

  (匡永红 卢文丽)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