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 杨培明
编者按:又到金秋开学季。不管是那些刚入校充满好奇的新面孔,还是升入高年级的老同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都是重要的“开学第一课”。面对新学年,校长们会传递怎样的价值信念?又有哪些“金句”,给社会以启迪?我们特别约请部分中小学校长,分享过去一学年的思考和感悟,开启新学年“开学第一课”。
这个暑假超乎寻常的热,而且持续时间长。于是人们都期待一场雨、一阵风,将热浪驱散。简单的做法就是逐风而去,风大风凉的地方一定是人们喜欢去的地方;实在坚持不住了,还会来一场人工降雨——生活中人们已经熟谙“追风”的智慧。
站在新学年的起跑线上,你是不是也在等待一场风呢?等待一场风,吹散“分数至上”的阴翳,吹走功利主义的尘埃,让理性和明亮的精神高高飘扬。或者等待一场风,吹来小林校长的“巴学园”,携来成长的秘籍,带来尊重、宽容和爱的气息。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等待是被动的。等待一个必然会来的事物,会有期待、有闲情逸致;等待一个未必会来的事物,更多的或许是焦虑和煎熬。盛夏等凉风,可能等不来风,也可能等到的是热风。只有主动寻找,追风而去,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风。
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和尚放风筝,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他的师伯过来教训他:没有风,风筝肯定飞不起来,俗世之人不懂顺风乘势,在毫无机会的时候用力蛮干,往往一事无成,只能感动自己。他的师傅却说:没风的时候更要跑起来。听了师傅的话,小和尚选择跑起来,风筝也飞了起来。
的确,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等飞到一定的高度,真正的风也就来了。
那么,我们要追什么风呢?不妨将眼光投射到更广阔的时空: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时代,细化了时代发展对迅捷性、交互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现实社会的物欲横流,深化了社会发展对巩固道德、重建精神和恢复理性的需求;霸权主义抬头的世界,强化了对平等、尊重和和平的渴求……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想要实现自我发展、扛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就应该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审慎的科学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为目标,积极求真、努力向善、尽力逐美,追寻国家、社会、时代、世界所需求的“风”。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这是我们追逐所需之风的方法。王阳明认为,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就要真知、笃行。所谓真知,就是真正了解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以及为什么想要去;所谓笃行,就是努力践履所学,最终达成所愿。将目光再收回到我们身边:不少同学不缺理念缺信念,丧、躺平、摆烂成了一些人的生活常态;不缺方向缺方法,埋头苦读、收获寥寥成了一些人的生活苦恼;不缺闯劲缺韧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了一些人的生活写照。要做到真知,就是要将想要的转化成必得的,克服盲从、浮躁的心态,从自身实际出发,客观分析、科学评估,坚信自己一定能到达;要做到笃行,就是要克服畏难、急躁的情绪,以信念为动力,坚持不懈、想方设法,直到成功抵达目标。
当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家所期待的一场场“风”正以势不可当的态势席卷而来,教育教学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动人的变化。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坚持“五育并举”,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校外补课等教育“内卷”现象退到舞台边缘,校园里多了欢声笑语,大家更有了责任担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建议大家顺“风”而行,乘势而上,以理想信念为桨,以知识素养为帆,在时代与社会的浪潮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南菁和你一起奋楫前行!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