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共学共研同成长 树人堂前勤树人 ——江苏省扬州中学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在1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江苏省扬州中学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正是把握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发展命脉。扬州中学发端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标志性建筑树人堂始建于1930年,如今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扬中人的精神高地。进入新时代,学校依托教师高品质发展平台“厚枢学校”,传承“人格健全,自治自动”的百年教育思想,努力建设一支德业双馨、共研共享的教师队伍,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巍巍树人堂前,一群教育追梦人进德修业、树人育己,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学术魅力与智慧魅力,挺起了扬中发展的坚实脊梁,托起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梦想!
提升人格魅力:
以德立学,言传身教,坚持价值引领
兴国必先强师,强师首当树德。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专业的第一标准,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以朱自清、李更生等教育先贤为楷模,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撼动灵魂,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定期开展以爱岗敬业和廉洁从教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成为人格健全和学术健全之师。传承学校“人格感化”的优良传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在相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尤其注重引导青年教师涵养家国情怀,在“青蓝工程”中开设“传承百年优秀文化、自觉涵养家国情怀”系列必修课,传承“厚德·自主”的教师文化;在校史馆,校史专家讲解校友朱自清先生“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的教育思想;在道德讲堂,优秀教师现身说法,告诫后辈自觉“进德修业,教书育人”,由此营造出不为名不为利、踏实工作、积极进取的工作生态。在校内,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校外,教师争做优秀形象代言人、良好社会风气引领人。近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提高师能水平:
自治自动,共研共享,促进团队协同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完备的成长进阶体系,推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不断提升,使人人尽享成长喜悦与职业幸福。
树立“自治自动、共研共享”的团队发展理念。一方面,深耕学校传统“自治自动”的团队内涵,从“自觉、自律、自省”三方面引导教师不断发展。首先,激发教师内驱力,引导其自主发展的自觉意识,充分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其次,引导教师保持高度自律精神,保持人格独立,探索人生的真正需求。再次,引导教师通过反思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在自我反省中升华自己、超越自我。另一方面,建设“研修共同体”,打造学习型团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构建“分层分类、精准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实施新进教师“青蓝工程”,聚焦师徒结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2对1”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新进教师快速实现身份转变,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优化青年教师“发展工程”,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真正实现“1年适应,3年胜任,5年挑重担”的目标;推进骨干教师“再造工程”,引导骨干教师制定个人3年“再发展”规划,从教育教学、示范辐射、科研提升等方面唤醒骨干教师的再发展意识,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再发展热情。打造品牌教师“领航工程”,发挥现有具有正高级职称或省级以上称号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师领航助推骨干教师成名成家。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2人、特级教师17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中青年专家8人、学科带头人30人。
搭建“自治自动、共研共享”的教师发展平台。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百年优良教育传统,同时以示对省立扬中首任校长周厚枢先生的敬仰之情,扬中特别成立了“厚枢学校”,旨在为教师高品质发展提供关键枢纽和平台,使其具备宽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教育情怀、厚重的爱生之心、厚实的专业知识和雄厚的专业技能。“厚枢学校”定期开展主题研修、交流论坛等活动,有力促进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上争做表率;在构建“五育融通”课程体系、探索“融合育人”的育人方式上争当示范;在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上走在前列。为学校早日建成“底蕴深厚、境界高远、品质卓越”的世界知名高中奠定坚实基础。
锻造“善学善研、反哺实践”的教科研实力与功底。教科研是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名家的必经之路。为使教师成长的脚步更坚实、底蕴更深厚,学校特别改版校内教科研刊物《树人学刊》,增加“课题引领”“名师引领”“校史新读”“扬中记忆”等栏目;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购置中国知网账号和研学账号;实施“教师阅读工程”,为教师阅读提供每人每年300元的购书经费,并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此外,优化教育科研校本激励机制,加大对课题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发展内能和动能。近5年,教师撰写的40余篇论文在省“师陶杯”“五四杯”等论文大赛中获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国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统整课程研究”和“新时代在‘自治自动’中实现‘人格健全’的实践研究”等12个省级课题更为教师提升研究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反哺教育实践提供了精彩舞台。
彰显责任担当:
依托平台,辐射引领,努力服务社会
打造多个高端省级课程基地,如“基于三个对话——与经典对话、对技术对话、与名师对话”的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自治·共享”劳动教育课程基地、“自治自动”数学发展创新中心、“自治自动”省实验课程基地及“人格健全·自治自动”学生发展中心等,不断完善“融合育人”平台,锤炼出了一批在省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教师团队,并积极探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扬中经验”。
依托乡村校长名师工作室、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中小学物理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实验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历史名师工作室、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引领区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带动区域教师共研共进。通过承办扬州教育讲堂、高端培训,以及邀请部分省内外兄弟学校共同开展大型教学展示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与省内外同仁之间的交流学习。语文、物理、历史三个科目(其中语文和物理连续两年)中标省级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参与“牵手乡村教育行动”,经常性开展与乡村结对学校的交流活动,在理念、管理、教学等领域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与扬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及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建立协作制度,积极承担师范生见习、实习及研究生工作站活动。制定切实有效的师范生实习指导计划和评价鉴定标准,安排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放手让实习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班会设计和班级活动的组织等,使实习生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积极行动,开设多样化线上课程、在省市级平台录课,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投身教育援藏、专注新疆支教、热心公益讲学,均展现了新时代扬中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茂林修竹群贤至,枝繁巢暖凤来栖。经过不断的积淀和磨砺,扬中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被评为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和“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自治自动·共研共享”团队被评为市2021年度优秀“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是扬中的优良传统,也是扬中教师的精神旗帜。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团队协同创新融通机制,更好地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促进学校、教师与学子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在树人堂前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故事。
(薛义荣 李兆凯)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