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 摸索家校携手小妙招
家长群成“加班群”“压力群”,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家委会变“后援会”,学校里,孩子稍有问题,家长会第一时间想到老师、学校有问题,不依不饶,必须“斗争”到底……很多现实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责任边界模糊,导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学校如何掌握主动权,发挥主阵地作用,让各方各负其责,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走向深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窗口校,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办教育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口号,面对“双减”,引导家长既不能躺平,也不要焦虑,而是要和学校并肩同行。学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妙招。
第一招:新生入学先“面试”。学校新生面试的都是拥有树勋小学学位的学生,分班是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电脑随机分班,所以面试既非选拔,又非分班,那究竟是做什么呢?我们的初衷是让家长看看教育工作者如何与孩子交流,让家长见证教育是随机发生的过程。
譬如,师问:“孩子,你属什么?”生答:“属牛!”师又问:“去年你属什么?明年想属什么?”大多数学生答不上,这时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说,往心里记,老师说完后,请学生像老师这样再说一遍,争取一个字也不错:“因为我是牛年出生的,所以一直属牛。”这个过程考察了孩子听话、记忆、表达等能力。同时,让家长在面试中发现孩子的优势与问题,结合实际,老师会给家长合理化建议,让家长对老师信服,为配合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第二招:孩子上学前,家长先“上课”。每年学生入学前的周六,是学校固定的新生“家长课”时间。“家长课”上,首先帮助家长纠正一些错误做法。比如家长对孩子的各种包办,剥夺了孩子自主生活的机会。生活包办使得孩子错误地认为鸡蛋就是白白的、软软的,思维包办致使孩子不会思考。生活、思维、语言都被家长包办了,孩子怎么成长?其次,“家长课”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告诉家长,幼小衔接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生理、心理、习惯等方面的衔接,是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衔接。再其次,告诉家长给孩子讲好“小学故事”,可以认识很多小朋友,学到很多知识,不要凶化老师,丑化老师。“双减”之下,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把他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我们都推心置腹地讲给家长听。这些周密考虑、细微做法,被家长戏称为“‘双减’家长操作指南”。
第三招:家长会进行有主题的家庭教育辅导。学校把每学期家长会作为一次家庭教育辅导课,都要有固定的主题。例如“双减之下,做树勋小学有文化的家长”主题家长会,告诉家长要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要有自觉,有约束力,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给孩子做榜样。“双减”之下,孩子们的作业基本上都在学校完成了,但家长的任务绝不是早晨送孩子到学校,晚上把孩子接回家,而是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进行高质量的陪伴。
第四招:签订“文明家长公约”,家长与孩子共同养成好习惯。家长的性格决定孩子做事的风格,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发展的高度。家长的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甚至影响学校对学生教育的成效。因此,我们与家长签订了“文明家长公约”,引导家长努力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在孩子面前吸烟、不带领孩子横穿马路等。在“文明家长公约”的陪伴下,孩子和家长一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也让家长知道,作为父母,没办法庇佑孩子的一生,但却能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给予孩子一串名为“幸福契约”的密码,让他开启自己的征途。
第五招: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成立了“金字塔”式的各级家委会,校级家委会成员作为学校与全体学生家长沟通的媒介。对学校的重大决定,邀请家长到学校共同决策,尤其是在落实“双减”政策中,我们对家长献计献策的内容和采纳情况均有记录。家长们参与了学校工作,更有了主人翁意识,感觉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更能理解学校,对学校布置的工作能顺利落实,学生的需求也能及时传达,甚至还能为学校拓展课程资源。这样形成的家校合力,促进了家校教育的统一。
第六招:制定家校联席相关制度,明确双方责任。学校在每年的家校联席会上,都会修改制定家校联席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下发聘书,动态管理,形成了家校共育新格局。同时,在家校联席会上,还会进行学校家委会成员的迭代工作,补充家长力量。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家长明白,家校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携手共进的共同体。如今,学校评选的“树勋十佳好家长”,已成为家长在学校的“最高荣誉”。
(作者 任国权 贾洪湘分别系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校长、副校长)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