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依托教育科研 引导教师深度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10-18  阅读:次   |
42.9K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同安一中”)从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比赛与教学成果展示四大途径入手,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中,融会贯通,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特色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校本教研:聚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今年3月,同安一中生物教研组举行主题教研系列活动。三名教师抓住“发展学生论证技能”这一关键问题,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论证。本次活动是学校“主题化、聚焦式”开展常态教研的典型举措。

  学校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并“主题化、聚焦式”开展常态教研。学校出台了《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本教研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研究。

  同安一中校本教研主要形式包括对话式教研活动、深度学习式教研活动、示范引领式教研活动、学科深度教研活动、讲座式教研活动、项目式教研活动、问题式教研活动等。学校明确,要以“学习—问题—实践—反思”四个环节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校本教研主题和重点。2021年,学校提出要以“紧扣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教学”“项目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这三个主题开展深度校本教研活动。2022年,学校提出基于“聚焦关键问题,实施精准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评”“三位一体”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利用校本教研进行深度学习?今年暑期,同安一中地理教研组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就是一个范例。今年8月,学校地理教研组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数字教育相关主题的暑期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地理教研组教师钟雅琴上了一节数字化示范课。这节课以中山市城市内涝为情境,让学生熟悉并利用LSV软件进行简单的分析操作和读图解译,深入分析城市内涝的内因外因,并构建思维框架。通过“数字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对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进行深度学习,提高了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的能力。

  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教师在深入思考中“蝶变”

  同安一中提出“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的发展目标,提出用教育科研引导教师深度发展。学校出台《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方案》《同安一中省教科研基地实施管理方案》《同安一中论文撰写奖励机制》,要求教师以课题、论文为渠道,加大科研力度,实现“师师写论文,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前不久,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评审结果揭晓,同安一中庄水管、李春辉、高丹三名教师主持的三个课题都顺利立项。这是学校重视课题教育科研结出的硕果。三个课题都聚焦依托课题研究提升课堂质量。

  今年4月,在同安一中教研室组织下,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历史教研组组长李春辉开设“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之道”讲座。滨海校区初中部全体一线教师和高中部、小学部的部分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这是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的典型场景。

  在讲座中,李春辉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课题研究经验,就课题申报表的填写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她提出,课题的灵感来源于教学中的每一次触动,要努力从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从“真”学情出发,研究“真”问题。正是因为有了“真”的态度,学校的课题研究在体现“草根性”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充满了活力。

  2018年至2022年,学校教师共发表CN级论文239篇,其中高中部178篇、初中部61篇;核心期刊7篇,其中高中部4篇、初中部3篇;省市区级论文132篇,其中高中部68篇、初中部54篇、小学部10篇。高中部教师发表SCI期刊1篇。

  打造“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形式之一。同安一中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课程研发,以科研催生课程落地。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建设系列校本课程,搭建了“同安一中校本课程选修系统”,打造“课程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在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同安一中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示范高中”,学校的校本课程丰富而全面。学校校本课程分为学科素养类、文化鉴赏类、艺术特长类、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类、思政品德类、劳动教育类等。学校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制定不同的培育目标,从不同视角培养学生不同的素质。学校搭建了“同安一中校本课程选修系统”,形成了“课程超市”,供学生选择,现在学校有校本课程40多门。

  同安一中坚持把科技教育纳入整体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日常实践动手做实验。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将高中生带入相对独立的课题研究。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实施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如何选题”“如何做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格式与撰写”“怎样做展板”“怎样答辩”等系列校本讲座。学生经过学习,能自己确定课题,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最后学校通过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方式,展示和评价课题成果。

  校本课程开发:在研究中实现良性互动

  课题研究与课程开发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但学校一是实现用课题研究生成校本课程,二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又激发新的科研新成果。其中,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是典型案例之一。

  在同安一中,“生涯规划”是学生必修课程。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在每班每周一节的心理课堂上,教师把生涯教育内容和心理教育内容融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兴趣、价值观、气质类型、职业方向等,重点认清自己的生涯兴趣、生涯能力及生涯价值观。

  “生涯规划”课程在学校办得风生水起,主要得益于“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研究”这一国家课题,以及“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和“生涯课程在高中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两个省级课题,在课题中,学校提出多元化、科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基于高中生涯指导下选课、选考系统的建立等教育方案。方案具有建设性,受到专家好评。

  在“生涯规划”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产生了一批科研新成果,又涌现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新疆内高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生涯规划方面的应用研究”等多个市级课题,这些课题从更加具体的实践出发,突出应用性,并与前期强调理论探讨的研究相互补充,进而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研究,这让“生涯规划”这门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教学比赛与教学成果展示:在实战中锻炼队伍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五项基本功岗位练兵活动这三项赛事,是厦门市主要的教学比赛。同安一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这些活动,教师在比赛中屡屡斩获各种奖项,学校也被评为厦门市教师发展示范学校。

  同安一中坚持以比赛促进教育科研深入,以教学成果展示验证教育科研的成效。“同安一中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并不是为了拿奖而比赛,而是为了以比赛为载体,全面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科研的深入进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戴鹭坚介绍道。

  “教学水平到底如何?在大家面前比一比就一目了然。”戴鹭坚介绍,学校教师除了“比”,还要进行长期的学习与训练,并接受点评。在全市开展比赛前,学校各个教研组都会组织校内培训和比赛,让校内教师先“赛起来”,最后再通过层层选拔,确定优秀选手,参加全市比赛。由于比赛和学习训练的周期长、工作细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022年6月9日,学校初中部数学教研组举行了教学基本功专题培训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教师陈磊作为培训专家。陈磊带来了题为《例谈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的专题讲座,还就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讲解。同安一中的4名青年教师现场进行教学设计和课标解读两个项目的训练与展示,再接受陈磊点评。陈磊还指导教师加强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度理解,按照一定的模式书写教学设计。

  同安一中教研室主任林建南说:“这场教研活动,不仅有教师的练习,还有专家的点评,更体现了教师长时间的积累。”针对比赛的培训,在同安一中,几乎每个月都有。林建南介绍道,以比赛训练和培训为载体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在同安一中已经成为日常性工作,学校要以教学成果展示验证教育科研的成效,促进教育科研再超越。学校制定了《同安一中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

  除了进行教学比赛,学校还经常性开展教学成果展示,在实战中锻炼队伍。2022年5月18日下午,同安一中教师洪燕春和厦门一中教师黄昌毅各开设了一节以“古典概型”为主题的同课异构公开课。这次活动也是福建省教学开放周活动的现场之一,来自福建省其他地区的教师也参与了展示课的听课活动。学校认为,两名优秀教师的展示,既是对自身的再提高,也为全校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学校的教学比赛与教学成果展示,让教师在实战得到锻炼,这也促使教师教学成果斐然。2022年9月,学校教师邵水平获2022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4月,学校教师康良溪、吴呈香获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刘汝亭、江坚智获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1月,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公布获奖名单,学校教师郭慧文获一等奖。2019年福建省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教师商云舒获一等奖。在厦门市第五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厦门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厦门市第八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厦门市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中,学校共有147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教师在教学技能、优质课等综合赛及教学成果奖、晒课、精品课、微课等活动中获部级奖21人次、省级奖65人次、市级奖470人次,其中高中教师获部级奖15人次、省级奖45人次、市级奖316人次。

  (戴鹭坚)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