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新耕读”教育理念分享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11-22  阅读:次   |
42.9K

  勤耕苦读 以耕读精神砥砺学生品质 ——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新耕读”教育理念分享

  耕读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乡村文化,已经成为各个阶层普遍认可的社会共识,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传承耕读文化,着力提高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品质,为农村孩子探索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

  长赤中学前身系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龙池书院,距今已有140余年的办学历史。作为一所农村高完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生命、健康、质量”为办学理念,用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塑形,感恩文化激情,大力弘扬“勤耕苦读,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生存技能,做到回家能务农、进城能务工、读书能升学、升学能深造。学校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百年办学历史沉淀,提出了“新耕读”教育,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点,创建以“乡风雅韵”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耕读”,新教育

  首先,学校的“新耕读”教育提倡“勤耕苦读,晨诵午读”。“耕”是必要的生活基础,而“读”是社会的进步之本。在古时社会,大巴山区的人民将“耕”“读”结合,衍生出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面的文化教育理念。

  因此,学校把耕读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新耕读”文化在借鉴传统耕读文化的基础上,提倡劳动与求知相结合,要求全体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进而继续汲取新的知识,加以检验和运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新耕读”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不断求知的精神状态,始终保障学生了解最新知识,更新自身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高度,达到知行合一。

  学校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挖掘耕读文化影响因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们了解家乡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知道家乡的物产,领略家乡的山、水、湾、田的特色与美丽,留住家乡的老建筑、老味道、老物件等乡土记忆;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了解从龙池十二景、石马坟、禹王宫到近现代的红色岁月,从家乡历史的几度变迁中探寻本土文明,记住家乡那些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在政治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家乡的大交通、新农村建设、庭园经济、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美丽乡村,为家乡发展成果而自豪。将综合实践课堂延伸到校外,把书香校园与金色田园连接起来。

  学校也在积极开展生产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生产实践基地,在实际耕作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生产的基本常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生产情怀。同时,学校开展了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掌握生活技能。学校坚持学生在校打扫校园、整理内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指导学生勤洗衣、能做饭,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能力。

  “新耕读”,新美德

  学校“新耕读”教育将传统耕读文化中“宜勤耕、宜苦读、宜忠信、宜孝友、宜俭约”的要求对应解读为“明德”“启智”“强体”“尚美”“精技”的广义融合。“新耕读”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丰富“新耕读”文化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阅读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接触民间技艺、巴山民歌、生产生活等,使学生不仅学习古代经典,还了解古代巴山人民群众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新耕读”教育倡导在借鉴传统耕读文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学习孝悌忠义等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社会品德、行为标准,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学校将“耕读教育”融入到德育活动中。学校开展传承耕读文化系列活动,切实加强耕读文化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关注学生兴趣、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开展多彩的耕读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沃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文化中汲取美德,学校开展了系列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传统节日到来前,学校都会提前安排和布置既能体现节日内涵又符合现实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还开展了系列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举办“科技节”“艺术节”“生活技能大赛”大赛活动、演讲赛、辩论赛、汉字听写大赛等,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在行动中汲取美德,学校开展了社团活动和军训活动,组建学科类、艺体类、实践类和文学类学生社团。营造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完善的育人氛围;利用军训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怀、学会吃苦。更有社区活动的开展,引导和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建设美丽社区和美丽乡村活动,参加乡村孤寡老人和敬老院献爱心做好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自强不息、勤劳朴实、发愤图强的优良品质。

  此外,学校还会开展自治活动,实施学生自主自我管理,践行耕读承诺。实施自治管理,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谋事、主动做事、主动做成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学校根据农村学校广大留守学生生活上缺人照顾、思想上缺人引导、情感上缺人抚慰的实际,建立健全学生自我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自我教育的班集体建设体系、自我发展的探究性学习体系和自我管理的生活实践体系,引导学生学会热爱、学会求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规范、学会追求、学会生存,启发学生自我教育。

  “新耕读”,新课程

  学校的“新耕读”教育将传统耕读文化中的自然、随意、不规则的成长路径引申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炼成好身体、学成好本领”的“四成”育人路径。学校将“耕读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耕读文化蕴含着不少值得传承的人文精华,通过耕读,培养胸怀天下、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英才,以实现其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人生价值。通过耕读文化形成乡村文明,演变为城市文明、中华文明,从此点亮了人类文明。学校围绕“耕读文化”,分年级、分学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农耕校本课程开发,形成“明德、启智、强体、尚美、精技”五个系列,建构五种课程。

  一是环境课程,建设乡村文化美丽学校。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围绕“耕读文化”这一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如莲池、柳塘、梨园、稻田、菜畦等绿化区的布置与管理,精心打造乡村美丽校园。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把校园的每一处做成一门课程,使学生生活在充满“农味”气息的“潜在课堂”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特色课程,围绕“耕读文化”,进行农耕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渗透“耕读文化”教育,彰显“耕读文化”思想,详细解读“耕读文化”精神内涵,教师通过教学实验、论证,开发出适合农村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教材,如《雅韵南江》《巴山节气与农事》《皮蛋麻饼》《稻鱼共生》等。

  三是实践课程,打造实验基地全面育人。与教学活动有效整合。除了上好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不断挖掘文化影响因素,有机融入“耕读”文化,以形成教育合力。与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学校紧紧依托茶叶、稻田、作坊、养殖四大教育实践基地,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让农村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又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情怀。

  四是体验课程。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已不能经常目睹到这些富有农村特质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因此学校开辟“巴山农俗文化陈列馆”,陈列正逐渐消失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学校还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支撑,依靠“激情两操”,强健学生体魄、历练学生意志、规范学生品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1—2项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民俗课程,依托长赤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学生参加“泡汤节”“红叶节”“荷花节”“抓鱼节”“龙舟赛”等独具特色的节日庆典,了解说春、年画、皮蛋、麻饼等“非遗”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用文化提升学生思想内涵,用文化规范学生做人行为,让学生在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弘扬社会正能量。教师通过教学实验,培育学生懂农村、知农事、爱农民的家国情怀。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在新时代,“耕读结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借鉴耕读文化历史,结合“五育并举”,让教育回归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长赤中学的“新耕读”教育正是在重新认知传统耕读教育时代价值的基础上,重新解读根深叶茂的传统耕读教育的新内涵。

  (颜邦辉 夏康晋 康树锐)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