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实施“平台+资源+路径”三维一体新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实施“平台+资源+路径”三维一体新模式—— 教育数字化赋能项目化学习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学生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雨中苏州之美。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学生完成机器人程序编写,机器人按指令展示舞蹈、格斗等。
现阶段,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深度融合,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基础教育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推广项目化学习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项目化学习始于2015年的STEM教育模式可行性研究,定位于“融浸课程”“科创素养”的目标愿景。在跨学科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挑战性问题的驱动等探索,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近几年,园区抓住教育信息化2.0建设契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深入应用,探索出了区域项目化学习“平台+资源+路径”三维一体的数字化实施新模式,为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构建了可操作、有支撑、能迁移的推进流程和实施保障样态,也为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素引领,构建项目化学习平台
基于供给侧改革,园区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方法,重点打造数字化平台,构建能够提供优质、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
园区分三期系统推进数字化平台研发与建设。2012年启动一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智能门户空间、生态学习资源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解决了平台互联互通、学习资源结构化供给等问题。2015年启动二期,主要包括服务教学条线的互动学习平台和评测条线的学业质量监测系统等,健全了测评体系与工具,支撑STEM、项目化学习和评价优化。2017年启动三期,主要包括教育大数据仓和驾驶舱、在线虚拟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人才评价等系统,赋能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的混合式学习。
通过三期的自主研发,园区构建了服务“学教测评管”全对象、全过程、全领域的数字化平台体系。目前,成功注册国家级“易加”数字化平台版权,形成“易加+模块”品牌。如“易加学院”以虚拟学院学堂服务教学全程;“易加分析”提供多样分析工具、服务学业质量监测;“易加评价”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服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而“易加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中枢,服务平台数据融通和更强大的数据决策。各模块集成发力,支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展示和评测等环节,推动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
课程驱动,建设项目化学习资源
针对现实教学中,教师缺乏完整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能力与项目实施支撑,园区以需求为导向,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以跨学科和学科项目两类结构化资源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全域开展项目化学习。
建设跨学科项目学习资源。一方面,根据国家课程要求,挖掘、深化、拓展和丰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内容资源;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科创特色,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同时,深入课后延时服务、链接社团活动、走向课外生活,逐渐形成了全学段、多学科的课程群资源。比如,星海实验中学的“天地融合教育”课程,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天文教育。通过建设校内远程天文基地,开发《家园·星空》和《爱上地理》系列资源,搭建“天地融合教育云平台”等,支撑“天地融合”教育突破时间、空间、学段限制,为园区“地球与宇宙科学联盟”学校学生以及区域外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跨学科项目学习选择。
开发学科项目学习资源。在“易加学院”数字化平台的支撑下,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与教材内容,围绕资源库、课程库、试题库等,分期分批建设、逐步上线,并不断遴选优化,让学科内的项目化学习也成为常态。
截至2022年12月,学习平台共拥有资源总量287万多个。其中,课程内容类的同步资源、微云课资源、特色资源等,课程工具类的实验素材、学科工具等资源成为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使用率最高的资源,满足了教师多样化教学和学生自适应学习的需求。
路径多元,丰富项目化学习历程
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视角来看,个性化需求不仅包括个性化的内容与资源需求、个性化的教学辅导需求,个性化的评价和测评需求同样极为重要。基于“易加学院”数字化平台,利用教育大数据技术,为教师开展个性化评价提供了支持的工具,也为每位学习者精准把脉。
学程全覆盖。在项目化学习的前学阶段,搭建“自我测—独立学”的路径,通过平台“自我测”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的意愿,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然后通过精准推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资源,夯实概念、补充知识;共学阶段,在“个性探—协同学—共展评”路径中,通过进阶任务驱动,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协同学习,有助于落实高阶学习活动,实现师生深度交互;延学阶段,建构“动态测”的学习路径,精准反馈,实现多样实践及动态评价,形成学习的螺旋闭环。如在“我为‘教博’代言”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完成教育博物馆的参观走访后,根据延学资源,分析受众对博物馆宣传方式的需求,明确下一阶段研究问题。同时,课上呈现的各类成果展示都可以自动保存到每名学生的课程学习中,留存各类过程性数据记录,实现了动态跟踪与评价。
路径个性选。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易加学院”数字化平台围绕入项活动、自主探究、出项展示和评价修订四步骤,供给个性化学习方案。学生在入项之初即可智能获推“导学库”,助力信息收集与定位;在自主探究中精准匹配“资源库”,助力信息加工与综合;在出项展示时,自主形成“成果库”,助力信息内化与创造;在项目评价修订中,个性汇聚一人一案的“学历库”,助力信息归档与反思。
依托“易加学院”智慧教育平台,园区探索了以项目化学习为切口,创新教与学模式。“学”的层面:在平台的支撑下,学习数据的采集、学习进程的调控、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伙伴的协同和学习指导的精准等得以优化,构建了数字化支撑下的全新学习模式。“教”的层面:从项目方案制定、入项探索、双基构建、合作探究、出项评价与成果展示等项目化学习过程展开设计,提供全过程项目化学习支架,满足项目化教学需求,让项目化学习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加餐”走向基于国家课程设计的“正餐”。
站在区域教育发展角度看,园区横向上实现了区域与学校的联动,纵向上实现了“平台+资源+路径”三维一体的发展路径。以“平台+资源+路径”的方式联动区域和学校,充分发挥了区域优质资源调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动态调整等优势,而这种创新与改革,支持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速。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是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尤其在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数字技术正在对教育转型起着关键的支撑性作用,起着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总而言之,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平台搭建、优质资源供给、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正在成为未来教学的新范式,也是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作者沈坚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