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
有句俗语叫“穿新鞋走老路”。在课程教学语境下,“新鞋”可理解为新概念、新名词;“老路”即过去的一些做法。反映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上,有两种现象较为明显:一是对“新鞋”的热衷和崇拜。一些专家、教研员和教师怀着对新课程的美好追求,从不同层面对新课标的理念、课程内容等进行阐述,试图将新概念付诸语文教学实践。二是茫然、不知所措。由于学界对一些新概念尚未形成共识,也无成熟经验可循,这与教学一线教师的急切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一些教师感到“新鞋”穿着不太合脚,彷徨“老路”还能不能走。
我们不否认“新鞋”有其积极意义,至少可以推动教师深入思考、研究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探索对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内容作出改变。但“新鞋”不见得都合脚,“老路”也未必走不得。倡导新、追求新,不是颠覆过去,与过去一刀两断,否则将会带来消极的后果。我们需要突破“新”“老”割裂、对立的思维方式,还要根据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专业水准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新与老不是对立的,应是融合的、统一的。新事物通常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必然会迫使原有事物改进优化,与之匹配。新或老不是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的基础工具属性,是否管用、好用、有用,是否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需求。
每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发点在质量,载体在教材,落脚点在课堂。我们要凭借教材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精神、课程内容、目标要求,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推动课程改革落地。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推动新课标与教材的有机衔接和相互关照,整体统筹,逐步改进教学,而不是片面地迎合“新鞋”,只追求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当前讨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依然有必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作用,还要继续基于教材的话语体系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做语文教学才不会乱了方寸,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训练的系统性遭到破坏,避免语文基本功训练落空。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统编语文教材由教育部审定,确保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时代性。统编语文教材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教材没有修订之前,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尝试对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个案研究,让语文教材不断充满活力,但不要轻易改变教材单元体系结构,随意调整、打乱教材课文编排顺序,损害教材的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等。
事实上,语文教材与课程方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目标要求等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在一些概念的提法上有所区别。教材遵循、继承了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关于听、说、读、写等基本事实和概念。语文教师比较习惯于大众语言——“听说读写”这样的说法,好懂,容易理解。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认真研究语文教材,用好语文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作者陈先云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