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的创新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3-09  阅读:次   |
42.9K

  培养引领基础教育的“大先生” ——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的创新探索

  2月2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简称“双名计划”)开班,教育部从全国遴选了300名教师和校长作为培养对象,20家单位作为培养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连续性系统化培养。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营造“教师终身学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有力支撑新时代教育更高质量发展。——编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与他们亲切座谈交流,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多次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1月12日,怀进鹏部长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名师名校长是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和省级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先锋队,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心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和“大先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地方实践

  21世纪以来,各地都非常重视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希冀通过名师名校长培养引领整个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2004年,山东省启动“齐鲁名师建设工程”;2005年,上海市启动“双名工程”;2006年,重庆市启动首届“重庆名师”评选活动;2009年,江苏省启动“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2010年,广东省90位省名师正式成为名师工作室首批“掌门人”;2012年,浙江省启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北京市启动“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2015年,吉林省启动“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等。

  可以说,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是一个地方自发先行先试,逐步探索成熟,再到全国范围逐步推开,并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一个制度设计。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国家行动

  “双名工程”。2015年,教育部启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委托8家培养基地,通过建立名校长工作室、与薄弱学校校长结对帮扶、巡回讲学、名校长论坛等形式,对58名校长进行为期3年的持续培养,帮助省级名校长拓展教育研究视野,提升办学理念和能力,形成教育风格,引领其他学校校长开展理论和实践研修,取得显著成效,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到2035年培育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2018年,教育部统筹名师、名校长培养,正式启动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简称“双名工程”)。

  “双名工程”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鲜明教学风格、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养的最高班次,遴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14个名师培养基地、13个名校长培养基地承担培养任务。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各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分别负责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的统筹管理。

  2018年启动的“双名工程”共遴选129名教师、121名校长(含香港、澳门中小学校教师7名、校长8名),进行3年连续性、系统化培养,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双名工程”学员在培养基地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提升教育理念,形成教育风格,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校甚至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分批赴凉山州、怒江州等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组团帮扶,帮助“三区三州”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受到当地教育部门、教师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与热烈欢迎,也在教育帮扶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事业的理解认识,增强了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铺就了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令人尊重的教育家的精神底色。

  新时代“双名计划”。2022年8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校长队伍,在充分总结“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简称“双名计划”)。

  “双名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健全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时代“双名计划”的新探索

  2015年至今,名师名校长的国家队已经达到608人,形成了一支示范全国教师校长专业成长、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力量。新周期“双名计划”既是对前两期工作的传承与接续,更是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的有力行动。

  新周期“双名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在总结首期培养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养基地在实际工作中的挑战与问题,强化各方责任,完善实施环节,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培养实效的再提升。

  第一,培养目标创新。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校长为目标,将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发展潜力显著、躬身教育改革实践的地方名师名校长纳入培养队伍,把“教育家”作为成长目标统领培养计划全过程,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情怀深厚、学识扎实、视野开阔,能够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第二,运行机制创新。强化各级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的贯通建设。作为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基础建设项目和重点培养环节,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挥统筹管理作用,理顺各级工作室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经费、制度保障,以名师名校长为主体,以专业引领为重心,充分发挥工作室研修培养和引领带动的双重作用。

  第三,行动战略创新。着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将提升教师校长的数字化素养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培养全过程。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数字化转型,扩大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板块上线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板块,先期开通了225个首期和第二期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实现了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跨区域、跨时空云端研修,塑造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引领带动的新优势。半年多来,225名国家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带动2500多名区域骨干教师校长,直接辐射影响5万多名教师校长,工作室共享优质资源浏览量超过100万次。下一步,将继续开通开全“双名计划”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通过远程备课辅导、协同教研、共享优质资源等活动,扩大名师、名课、名校资源共享覆盖面,同时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探索网络化工作室帮扶新模式。

  第四,帮扶机制创新。以往期名师名校长驻点组团帮扶凉山州、怒江州等项目为样板,帮助“三区三州”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设立帮扶实践点,建立长效精准帮扶机制,吸纳实践点区域内的教师校长参加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育区域教育发展种子骨干队伍,实现名师名校长在帮扶中厚植教育理念和家国情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第五,培养体系创新。管理体系上,采取“分层进阶”的培养体系。在中央政策指导下,细化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和管理机制,带动市县校各级协同联动,统筹工作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国家、省、市、县、校层级发展、晋升有序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上,构建“三段递进”的培养体系。周期培养、进阶设计,“深度学习、导师指导、示范提升”三段递进培养模式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深度学习阶段重在催生问题,确立课题;导师指导阶段重在学术引领,创新实践;示范提升阶段重在传播思想,领航未来,做学生的楷模、其他教师的楷模和社会的楷模。

  (作者赵静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处长,陈睿系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鲁春秀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