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具有持久吸引力的“阅读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4-19  阅读:次   |
42.9K

  ■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特别报道

  一名学生、一所学校爱上阅读不难,难的是如何构筑一个具备持久吸引力的强大“阅读场”,让所有学生和学校浸润书香,去品味本就属于学习的那份纯粹快乐。浙江历经20余年的探索,给出了“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的省域解决方案。

  浙江将校园作为阅读的“第一现场”,从省级层面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一手是财政保障的“硬”,将图书馆纳入校园装备标准,核定专项生均经费,确保每所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书读”。另一手是阅读选择的“软”,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阅读学情,推行校本化的选书、用书机制,力求让每名孩子“好读书”“读好书”。

  浙江将立德树人作为阅读的“第一落点”。图书市场纷繁芜杂、参差不齐,青少年尚不具备成年人的甄别能力,“放羊式”的阅读难说质量能过关,恐怕还会产生负反馈。浙江多年坚持开展中小学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紧扣时代特征和浙江特色,改“说教式”的时政教育为“浸润式”的阅读教育,将读本、课堂、活动联动成“三位一体”,直抵育人内核。在省域主题阅读的牵引下,各地探索如雨后春笋,成就一派“春风吹东花事”的阅读气象。再加上浙江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理念转换和技术加持,校园的图书资源被进一步盘活,教师的阅读教育被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张力得以充分释放。

  有“改革热土”之称的浙江,始终坚守阅读的基本盘不动摇,其本源是对阅读之于教育重要性的共识,是省市县校上下联动汇聚的育人合力。这份共识与合力,也必将推动浙江的阅读教育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