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校园体育有更多选项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4-19  阅读:次   |
42.9K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规定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健康教育外,学校应结合校情和学情开设“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对于新课标的这项要求,学校怎么看?怎么做?效果如何?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举行的学生单杠技能展示活动给出了生动的答案。据报道,在这场展示活动中,3000余名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在单杠上各展身姿,自得其乐,既锻炼了体力和胆量,又收获了满足和快乐。孩子们手中紧握的那根单杠,蕴含着多重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讲,徐州的探索意味着“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在基层学校的一次扎实落地。徐州的教育工作者针对课堂久坐导致的学生近视、驼背等问题,看到了一根单杠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从运动训练学上看,单杠运动的主要作用是锻炼上肢力量,改善上肢肌肉质量,同时通过各种动作的刺激,训练上下肢协调和周身平衡,从而全面改善身体机能。刚刚迈入校园的孩子可以通过单杠运动领略体育锻炼的魅力,从而为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打下坚实基础。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包括单杠运动在内的众多运动项目扎根校园,意味着竞技体育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将拥有更多的运动人口基数。这也符合体教融合的国家体育改革方向。

  对于学校体育事业而言,“单杠回归”意味着告别“不出汗的体育课”。有专家指出,“不出汗、不喘气、不心跳”的体育课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为改变这一状况,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让具有运动强度和技术难度的单杠教学重新回归体育课堂,正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的真招与实举。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保证教学安全,厘清各方责任,才能让更多的体育教师敢于引进有挑战度的教学内容,让运动助力学生健康的目标安全实现。

  作为学校教育手段的体育课必须尊重人性、保护天性、发展个性。享受乐趣是第一体育动机,是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锻炼意志等体育高阶功能逐步实现的逻辑起点与前提条件。我们欣喜地发现,徐州的体育教师不仅教会孩子们学会了单杠的基本成套动作,而且鼓励孩子自编自创,充分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当然,徐州这一案例的成功并不是要求其他地区学校刻板复制“单杠经验”,而是希望校园体育能探索多元发展模式。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等都是推荐的“专项运动技能”,各地区各类别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师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徐州经验之外创造更多的学校体育鲜活案例。

  (作者王邵励 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