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本期聚集·生态文明教育
编者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程周刊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教育科研、社团活动、后勤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努力培养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课堂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基础知识和生态保护能力等重要任务。学校要求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自然景观的美丽之外,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进行环境保护,自然的美丽才能得以永恒。数学教师在讲授“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创设了林业工人植树造林的情境,教师提出问题:“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学生经过讨论,明白了植树造林有助于制氧固碳、固沙防塌、保护环境。这样结合课文、插图开展环保教育,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学校创建了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室,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实践活动,建设校本课程,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比如,学校编写了节能减排实践手册,引导学生从节约一张纸开始树立节能意识,从垃圾分类开始学习废物利用知识,从节水节电开始培养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再比如,学校分年级、系列化地开设了绿色校本课程。小学6年里,每学期学生要学习一门新的绿色校本课程,诸如环保、新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水土保护、植树造林等。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室还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例研究,结合对小学各学科新课标以及小学教材的研究,开展校内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融合优质课的评选,培育生态文明教育带头人。在此基础上,研究室牵头在全校组织开展绿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校园景观与整体规划研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化课程建设研究、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等,在全校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
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理念相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能力。
比如,学校定期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公园、湿地、文化场所,通过宣讲、发放宣传单、播放微视频等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再比如,每年春天,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湿地、原野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有的挖坑,有的运树苗,有的浇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劳动的欢声笑语……又如,为了提升校园整体效能、节能减排,学校在校园规划中,开展“环保金点子”征集活动,现已采用的多项节能、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自然采光,雨水回收利用等“金点子”,都是生态文明教育结出的成果。这些活动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如今,一、二年级的“认领一棵树、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三、四年级的杨家埠民俗、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五、六年级的潍坊风筝制作与放飞、田园春种秋收农事体验等活动已成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精品活动,受到学生欢迎。
家校社合作提升生态文明践行能力
学校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各项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广大师生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读书室、科技室、电教室等资源,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生态文明社会教育大讲堂,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把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带回家,影响父母及家庭成员;带到社区,辐射社区居民。
学校通过网络研修、校本培训、外出学习、聘请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使教师树立生态文明教育自觉意识,改变学科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零碎散乱、生态文明教育表现形式不灵活等问题,聘请相关专家、社会小能人、有特长的家长做兼职辅导员,提升了教学实效。同时,学校与大学、环保机构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深入的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生态文明教育档案袋,通过积分的形式记录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每月开展一次自评,每季度开展一次小组评议,每学期开展一次终评,评价结果与评选“校园十佳百优环保小卫士”挂钩,激励每一名学生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作者吴鑫伟 庞小峰 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