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煽动放大教育焦虑说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5-26  阅读:次   |
42.9K

  在北京,有人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在广州,一些校外机构组织小升初“秘考”,采取线上报名、酒店考试,一场收费399元……随着中小学招生季临近,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情绪、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牟取不法利益。

  不管是何种煽动焦虑的套路,无非为了一个“利”字,都是为了搞钱。有的通过耸动人心的不实信息吸引关注和流量,进而转化为“带货”、流量提成等变现方式,有的则包装成升学专家,编造虚假学校信息骗取高额咨询费,还有的给违规培训机构吸引客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种种劣迹,不仅刺激和放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也可能干扰相关学校正常教学和招生秩序,破坏基础教育生态。对错误的教育理念的宣传,还可能误导家长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超前教育,伤害孩子。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任由自媒体在胡编乱造、胡乱解读、煽动教育焦虑的道路上为所欲为。对虚构身份、捏造事实、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的行为,必须果断亮剑,该封号的封号,该依法处置的依法处置。此前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北京市西城区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的某市民,就被北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教育话题事关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教育领域也就成为网络虚假不实信息的重灾区,部分自媒体为了流量、利益,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无所不用其极。对此,必须祭出法律武器,依法治理。互联网平台也要履行平台主体责任,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专业资质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强化内容审核把关机制。要通过综合治理,正本清源、消除乱象,营造科学、健康、理性的教育信息场、舆论场。

  教育焦虑之所以能够被煽动起来,一些所谓的学校排名榜、招生信息之所以能够撩动家长的心弦,与一些教育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有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公开,让公众能够便捷地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学校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招生要求等关键信息,缓解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焦虑和攀比冲动。另一方面则要加大相关招考政策、规则的宣传、解释力度,并确保其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变味。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继续巩固免试就近入学成果,再一次重申义务教育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要真正让家长走出焦虑误区,关键还要看政策执行落地情况。如果政策执行不到位,仍然存在各种选拔或变相选拔的偏门、暗门,家长们就容易被网络上的各类煽动信息所误导,由此引发的教育焦虑就难以得到纾解。(钟焦平)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