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如何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解读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又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日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意见》有哪些重点、如何落实?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实”字上下功夫,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
在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记者发现,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我国参测的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成绩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中均名列第一。
然而,一些地方和中小学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科学教育专业师资配备率低、缺口大,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这些已经成为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实学校科学教育,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
具体来看,分为5个方面,一是健全课程教材体系,完善科学教育标准;二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升科学教育质量;三是创造条件丰富内容,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四是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该负责人说。《意见》要求,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在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
在“宽”字上做文章,用好社会大课堂
今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作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明确指示。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认为,校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他介绍,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飞速发展,持续加强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优质校外场馆(所)建设。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也纷纷建立各类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极大丰富了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但是,也出现了资源分布散乱、质量良莠不齐、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意见》着重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盘点、精选、补充资源,全面动员相关单位,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强化供需双方对接,明确开展科学教育的时间和次数要求,让参与方式变“短期”为“常态”,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三是加强宣传介绍,加大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让科学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家喻户晓,相关资源唾手可得,让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社会风尚。
“宽”还有另一层含义。18个部门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各部门要干什么?
该负责人表示,科学教育涉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不仅内容广泛,科学教育场馆(所)、实践基地、数字平台、人才项目等相关资源也分散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形成声势。18个部门当中,有负责牵总头、抓协调的,有负责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的,有负责组织动员、提供保障的,有提供资源、具体实施的,有提供智力支持、人员支持的,等等。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全面系统推动科学教育落地见效。
在“同”字上找突破,做好相关改革衔接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与以往相关工作同向同行、有机衔接,是一道难题。
在《意见》部署中,“同”是第三个关键词。
该负责人解读,一是与规范校外培训工作协同。引导科技类非学科培训机构,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二是与科技类竞赛同向。引导孩子们不仅要参加竞赛,而且要培育“献身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家国情怀。三是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等各类英才计划统筹。不能借科学和创新之名“一窝蜂”上项目,要明确侧重,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四是与中高考改革同频。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加强实验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既要统筹增效,又不能增负。
科学教育资源广泛分布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经常出现资源重复建设、结构性缺项、供需双方缺乏精准对接等问题,致使资源浪费或无法有效利用。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在现有科学教育资源和工作机制基础上,我们将做好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构建。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智能化管理,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科学教育’专题建设,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提高利用效率。”
“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该负责人说。
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