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业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核心素质 ——德州学院着力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育人质量
德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持续完善“UGS”(大学、政府部门、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师范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竞争力。
师德为先多措并举涵养教育情怀
师德是为师之魂。学校多措并举,抓实抓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工作。
德育工程育人。重视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积极开展体验式、沉浸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党史宣讲、共青团史主题演讲比赛等,助推学生思想成长。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建立师德养成驿站、技能训练小屋、科研兴趣沙龙、创新创业谷等,锤炼学生师范品格,锻造学生师范能力。
课程思政育人。加强课程教学主渠道管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汇编,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达18门,占专业理论课程的37.5%。
社会实践育人。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师范生参与红色基地参观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一帮一扶”实践等活动。
环境文化育人。以校园文化和学院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美化环境,提升文化内涵,锤炼文化育人特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固知砺能多策并用锻造教学能力
学校秉持“以德铸师魂、以精强师技”的师范办学特色,在强化师德培养的同时,多策并用锻造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依托课堂教育主阵地,深化学本课堂教学实践。突出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案例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参与度均达60%以上。任务认领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
强化知行统一,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专业教学能力分阶段集中培养的见习、实习、演习、研习“四习一体”贯通式实践教学模式。师范生不仅形成了对小学教育的感性认识,也完成了小学教师职业的初体验。
形成教学管理闭环,打造“学—练—展—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外,启动师范生从业技能训练工程,制定并实施师范生从教技能大赛、技能展览展演及技能考核评价活动方案,确保从教技能培养全员化、全覆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大大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校城融合多管齐下助推协同育人
依托“UGS”三位一体共育机制,小学教育专业主动融入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拓展合作平台,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助力师范生专业发展。
建立伙伴式发展联盟。先后成立了教师发展联盟、乡村教师发展联盟、德州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联盟,新建校企合作基地4个、教育实践基地18个,为区域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开展交流式师资互聘。继续与优质小学实行“师资互聘”“岗位互换”,健全高校与小学双向交流长效机制,建设一支长期稳定、深度融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提供融入式专业服务。一方面,专业教师“走出去”。50%以上的专业教师有到一线挂职锻炼的经历。学校向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派出德州市中小学首位博士校长。教授、博士在为小学提供主题讲座、项目指导等服务的同时,还带领师范生进行实地课堂调研,开展师德规范、教学能力、班级管理等教育,极大地提升了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优质师资“引进来”。聘请30余位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小学名校长及骨干教师等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课程分析、技能训练、赛课指导、学业规划等全方位服务,共同助力本专业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在“一系一赛”工作机制的驱动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聚力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比赛和其他重要赛事,取得佳绩。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荣获包括一等奖在内的奖项35项,在全校师范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95%,位居学校同类专业前列。小学教育专业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前50%,年平均就业率在96%以上。学生在支教实习中表现优异,获得优秀实习教师等荣誉称号,师范能力和素养受到支教学校及就业学校的充分肯定。
(杨莲莲 房敏 张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