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政教育衔接机制 营造“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当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着力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把握“大思政课”深刻内涵,重点在于领会好“大”之意蕴,即思政课建设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也要有大手笔、大阵地、大作为。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需要政治高站位、组织协调高规格、推进落实高效率、工作成效高质量,这就需要通过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机制。
组织领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教材委员会
在健全完善“三委会”上多协调
领导与组织层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影响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环节,其作用不可替代。在全国上下稳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高层次、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架构,其权威性和话语权有助于协调处理各种矛盾问题。
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各级各类学校教材管理有关工作。该委员会为德育工作一体化建设和思政课教材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教育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确定、各学段教学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12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相关通知明确指出:该委员会是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决策协调议事机构,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这就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决策协调、业务指导和实施环节等提供了具体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建议建立中办、国办与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机制,成立“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领导委员会”,发挥协同育人引领作用,进一步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进而构成以“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领导委员会”为主体、以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两翼的格局,便于整体谋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
此外,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亦可参照上述形式,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架构,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真正落地、落实、落细提供有力支撑。
衔接什么?谁来衔接?怎样衔接?
在衔接机制“三发问”上多思考
为破除以往各学段各学校思政课建设单打独斗、因循守旧等现象,构筑一体化建设新样态,在组织架构完善后,需要进一步思考三个问题——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机制,应该衔接什么?谁来衔接?怎样衔接?
一是衔接什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机制应从以下八个方面着力:衔接不同学段课程方案,衔接不同学段教材内容,衔接不同学段教师,衔接不同学段学生,衔接不同学科,衔接不同专业,衔接不同学段学校,衔接不同体制、不同类型学校(如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国际学校、体艺类学校、职业学校等)。
二是谁来衔接。在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委会”的基础上,加强三者联系,构建良好的、常态化的互动机制,形成协同发力格局。“三委会”要多统筹协调、沟通交流、建言献策、出台有效方略,破解以往德育体系中缺乏有效沟通联系、协作机制和组织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发挥好纽带的牵引作用。
三是怎样衔接。“三委会”应围绕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大目标,高度关注各地区、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实施与衔接机制构建情况,研究相关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典型问题,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各门学科教师都应当在相关委员会机构的引领下,注重研究制定一体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和步骤,做好相关衔接事宜,推进一体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校都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因校制宜,理性思考、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智慧育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责任机制
在衔接机制“三要素”上多发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更有力、更有效、更持久的措施,构建和完善一体化建设中各因素、环节之间的衔接机制。其中,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责任机制应优先考虑。
在保障机制衔接方面,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拧成一股绳”,全力、全面、全方位抓落实。要从教师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待遇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要构建纵横交错的思政“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的“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学校联盟协作体”等;要统筹规划并建设好思政育人所必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学科基地、示范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各学段育人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督查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方案制定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教材编写到位、配套保障到位、舆论氛围到位、统筹协调到位。
在激励机制衔接方面,鼓励各地、各校创新一体化建设评价机制,塑造思政教育特色和品牌,加大激励力度,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特色项目、特色课堂、特色备课组、特色教研组、特色学校等一体化建设系列特色评估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品牌项目、品牌课堂、品牌教师、品牌学科组、品牌学校,通过评先进、树典型、重推广,为一体化建设注入动力、增强引力、激发活力,助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责任机制衔接方面,一要强化政治责任,增强政治自觉意识,避免“纸上谈兵”“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二要明确主体责任,制定好思政育人的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库构建、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督导评估等环节的各自职责与责任清单,分别明确并履行好各级组织、党政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责任”与“特定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责任督查、追究机制,助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作者蒋建华 系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VSZ060]的阶段性成果)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