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诗”共享,何小波俯身为儿童创作—— 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透气口”
■我身边的改革者
教师何小波在的地方,气氛很难不活跃。他自带幽默,比如发散思维阐释骨干一词,“‘骨干’就是有‘骨’气、能‘干’事的人”,听者领会其中之意后,大多会忍俊不禁。
2000年,这位来自四川省秦巴南麓大巴山腹地的教师,在期刊上发表了《爱的雕塑》后,个人创作进入炽热期。2022年秋,国家颁布了修订版课程标准,何小波多篇文章陆续在各大专业媒体上刊出,多篇被他人借鉴、引用。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匠人雕成了佛,一段被雕成了猴。”
何小波学习的是信息技术专业,初入社会被分到学校时,因为当时紧缺语文教师,他便教上了语文。
有一次,学校举办活动,教导主任要求何小波写一则新闻报道。之前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何小波,只能拿出报纸,对照着写。写完交给主任,主任拿着红笔,“像改学生作文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修改。
后来主任还手把手教他写课题报告,何小波第一次写了一个作文训练的课题报告后,获得了当地一项比赛的二等奖,这让何小波尝到了“甜头”。
于是,在阅读大量报刊文章的基础上,何小波尝试给报刊投稿,结果两年间,投出去的稿子如石沉大海。何小波开始冷静地回溯自己的写作历程,给自己定下了“上好课、读好书、写好文”的专业发展之路。
一个名叫小雨的孩子写的一篇日记,给了何小波“认识儿童”的触动。小雨说,家有一只黑鸡,吃独食不说,还与别家鸡打斗,有时啄花草庄稼,有时偷吃粮食。“爸爸”几次三番要宰了它,都被小雨拦了下来。
终于,在它叼走邻家的鸭肠,引得邻居找上门来后,“爸爸”再次要“斩立决”。在小雨的苦求下,“爸爸”最终决定把鸡拿到市场上卖掉。当晚小雨趁“爸爸”不留神,偷偷把这只鸡藏进一个山洞。
日记最后写道:“小黑,不管你犯了什么错,我都会原谅你,因为你是鸡,不懂我们人类的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永远不会放弃你,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何小波觉得,自己所持的理念远没有那么认真思考过教育、理解过儿童。
“有两段树根,匠人据其雏形,一段雕成佛,一段雕成猴。树根最终的形状,并不是由匠人来决定的,它们在泥土中的成长,已经决定了最终走向。”何小波说,儿童有本属于他的天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我们为寻找它而追寻。”
何小波最喜欢与人分享的文章,是他2005年7月发表在《故事会》上的《神奇的鹦鹉波比》。
有一次,何小波教学生写想象作文。交流完写法后,何小波说:“现在你们写,何老师也开始写,写完后我会向杂志社投稿,如果发表了,稿费算大家的。”后来,此稿被《故事会》顺利录用,令他们更加惊喜的是,这篇文章还被同步选入了《感动小学生的100个奇幻故事》一书。
何小波觉得,由教师给学生写故事,可能会比一般作家写得好。因为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又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让孩子们读起来更有价值。
为孩子们而写,从此成为何小波的写作方向。
2018年的国庆节,何小波连夜从四川成都赶回老家。见到爸爸,小儿子突然高兴地说了句:“爸爸,你肚子里的故事生锈了吗?”
“故事生锈”?发表过诗的何小波,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丝惊奇。睡觉时,何小波与躺在毯子里的儿子嬉戏,孩子突然冒出一句:“爸爸,你的手是大五爪鱼,我的手是小五爪鱼……”
何小波觉得自己曾经教学生如何写儿童诗的方法,在小儿子稚嫩的诗一般的语言面前,显得苍白乏力。
“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吗?我们又该以什么方式打通了解儿童的通道?”何小波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盏灯,我们为寻找它而追寻。”
“我的诗歌遇见了你们,就如叶子遇见了风。”
2018年国庆节过后,回到四川成都的何小波将此行与儿子的短暂欢聚和交流写出了《五爪鱼》:月光睡在小毯上,五爪鱼睡在小毯子里。一条大一条小,大鱼想把小鱼拥抱,小鱼想和大鱼打闹。小鱼藏在暗流里,活蹦乱跳,搅得小毯子,起伏波涛……由此何小波开始专注于儿童诗创作。
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何小波都会创作出儿童诗。次日,他会将写好的诗发给四川省教科院九义所副所长刘晓军。
2018年年底,当何小波写出《出》一诗,刘晓军敏锐地感到,这首拆字而成的诗,对于传播汉字文化和帮助学生识字有独特价值,随即建议何小波多写一些,并初步将它定义为“字诗”。
2020年年初,何小波选取自己创作的212首儿童诗集结为诗集《唱给五爪鱼的歌》出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字诗”。2020年5月,“字诗”进入了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研发“二十四节气·童诗创写”“十二生肖·童诗创写”等校本课程。
为儿童写诗、以儿童诗传播汉字文化、以儿童诗创写课程引导儿童创作,何小波找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透气口”,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那盏灯。
“由衷感谢大小读者和老师们,我的诗歌遇见了你们,就如叶子遇见了风……”在一次《汉字童诗创作及教学谈》交流分享活动中,何小波一改惯有的风趣,充满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何小波汉字童诗的“叶子”,应当是,而且一定是,儿童!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