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科技种豆 助力乡村振兴
5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先后深入3个省、6个市、10个旗县的乡村,为农民送种子、教种植技术、打通销售渠道……在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从2016年起坚持走进乡村,推广油莎豆种植及加工技术,有效将科技成果赋能于农业,为农民提供优质品种,促进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油莎豆,俗称“虎坚果”,具有营养价值高、含油量高、油质好等优点,可部分代替进口转基因大豆,同时,油莎豆茎叶能够防风固沙,适宜在土地贫瘠、沙漠化严重的地区种植。但因油莎豆受品种混杂、销售渠道窄、知名度低等因素影响,在种植与加工方面仍受较大限制,因此急需筛选符合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更新推广相关技术。
2016年,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梁星与同学们成立了“油莎豆种植及加工创新团队”,开始进行油莎豆品种收集筛选、田间种植、深加工技术研发等实验。一批队员毕业,又有新的一批学生加入,历经数届传承,终于成功筛选出适宜在沙漠化土地和盐碱地种植的本土化优质品种,并创新了种植技术。
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自2020年起,第三届“油莎豆种植及加工创新团队”的学生们走出内蒙古,在吉林、新疆等地进行油莎豆种植推广。从种植采收,到田间管理,再到销售渠道拓展,学生们走遍一个村又一个村,为农民们分享各种“锦囊妙计”。
“为了提高油莎豆的经济价值,学生们一直在探索改进加工技术,在保留油莎豆较高营养价值的同时提高其产油量。”团队指导教师吴晓彤说。她介绍,目前该团队已与多家企业达成技术服务等合作项目,为各地的油莎豆种植户拓宽了销售渠道,打开了新市场。
“我从农村出来,深知农民的不易。”团队第三届负责人段帅说,“从小我就看着身边的农民由于专业知识匮乏、接受新信息及新技术滞后,辛苦劳作一年收成却不高的艰辛。我希望能够尽我一份绵薄之力反哺乡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吴晓彤老师告诉记者,油莎豆种植及加工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已在内蒙古多地开展了公益培训活动,累计帮助农户1545户,累计助农增收约2000万元。目前,团队的油莎豆种植创新模式已覆盖3个省6个市10个旗县,种植面积达30682亩。该团队还获得了深加工技术专利4项、种植技术专利2项。(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郝文婷)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