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分流到主动入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曾提出“2022年要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重要任务,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成了学生的“无奈选择”,被贴上“低人一等”的兜底教育标签。要匡正这一偏见,职业教育应该抓住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向内狠抓质量,向外扩大影响,多方协同发力。
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改变形象。近年来,一系列重要文件从职教高考、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等方面规划了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勾勒出“施工图”“线路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我校近年来立足阻碍学校发展的堵点痛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三教”改革,逐步提高育人质量。同时尝试多元办学,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与高职院校联办三二连读及五年贯通一体化培养、与普通高中联办综合高中试点,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生从入校时的胆怯不自信、厌学无追求,到毕业时获得实习单位认可或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其变化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去年服装专业毕业答辩会上,在恒尼智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一名学生设计的26款内衣最终有6款被选上参与全国订货会,她说:“我的努力得到回应,我的尝试得到肯定,我越来越自信。当我的设计变成生产线上一件件衣服时,我想我终于成功迈出了第一步……”通过5年的学习,学生在职业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在多方支持中维护形象。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领,离不开社会及企业、家长等群体、人员的支持,职业教育的形象提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1926年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要加强与普通教育的联系,把职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中,建立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或就业后各阶段的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职教体系。同时指出“改良职业教育必同时改良普通教育”,要改变学生“有读书无服劳”的惯习、“任重有所不胜,位卑又有所不屑”的病根。此病根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我们要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学生从小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智能特点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专业技术。
职业学校需要打开校门办教育,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启蒙教育、终身教育等项目建设,与社会各界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及时展示,以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是职业教育形象改变的基础。
职业教育在服务发展中树立形象。职业教育只有担负起这个职责,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服务学生方面,职业学校是否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在服务企业和产业方面,是否做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造,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在服务社会发展方面,是否发挥职业教育的引航效应,成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库”和“技术创新库”,在打造制造强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等国家战略中作出贡献?正如黄炎培先生提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是职业教育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本。
职业教育做好了这些准备,也就担当起了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职责,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也就随之改变。“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职业教育必将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
(作者曲桂蓉系山东省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副校长)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