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举行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章佩林 胡慧中)为瞄准学科前沿,推进融合创新,复旦大学5月17日至27日举行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开展文社理工医专场和学术交叉融合场共6场报告会,来自文、社、理、工、医各学科的32位专家学者云上齐聚,共同点亮117周年校庆的学术星空。
5月23日下午,报告会理工科专场围绕“科学前沿与未来”主题展开,该校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雷震,化学系教授刘智攀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各自所在领域的前沿科技进展、突出科研成果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作专题报告。
探讨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复旦大学列入“十四五”规划的一个文理科交叉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整合了复旦古文字学、语言学、文博考古学和人类遗传学4大板块的人员优势和学科优势,通过打通不同学科的数据壁垒,充分调动历史地理和世界史两大知识体系。5月24日下午,报告会人文社科专场围绕“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主题开展,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主持报告会,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钊,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张晓虹,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秦小丽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展示了这一项目的初步成果。
据悉,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每年邀请来自各学科的学者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学感悟。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复旦校长陈望道提出,“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当年的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也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