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8号楼志愿者的抗疫故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2-07-21  阅读:次   |
42.9K

  “有没有党员?有的话出来举个手!”

  “老师,我是!”在听到“召唤”后,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博士二年级的李媛茜从宿舍站了出来,随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志愿者工作中;

  即将迈入研三的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刘亚君,今年暑假选择了留校。父亲作为一名老党员在社区做志愿者的经历鼓舞了她,校园临时管控后,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老师让我去吧,我当过兵体力好点。”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唐蓉有参军入伍的经历,她的爷爷、哥哥、弟弟都是军人。报名后,她就忙碌地开展起志愿工作,协助值班老师摸排留校学生的情况。

  ……

  这些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但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8号楼的志愿者。她们的职责是协助驻楼教师完成本楼宇学生的核酸检测、三餐配送和心理疏导,动员身边同学合理作息、健康运动、开展学习科研,为疫情防控汇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

  志愿者的工作非常规律。早上8:30分,和驻楼教师、保卫人员、宿管阿姨一起负责全楼层早餐的发放;11:30分发放午餐、晚上6:00发放晚餐。同时,每日三餐前,提前统计用餐人数,并在核酸检测时逐一核对信息。

  早中晚三餐的配送是志愿工作里的“重头戏”。8号楼有滞留学生284人,一日三餐都需要先配送到相应的楼层,再逐一发放到每间宿舍。在七层楼里,每个人提着二三十份饭,“全副武装”上上下下往返两三次,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闷热难受。为了不浪费物资,志愿者们很少喝水,尽量避免上厕所。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李媛茜给家里人拍了一张照片,家人还有点担心,她却说:“我自己心里倒还好,觉得挺充实。”志愿工作中,让李媛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跟其他同学、驻楼教师抢着送餐的情形,“大家都说‘没事我来’,然后就手拎两个大袋子上楼了。每个人都抢着干活,总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起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

  楼宇里同学们对志愿工作的积极反馈也给了志愿者很大的鼓励和勇气,“大家对我们志愿者都特别好,特别客气,每次送餐的时候她们一直在说谢谢,说你们辛苦了、太累了,我一直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刘亚君说。

  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梁利娟本科时就曾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参加过支教活动,如今再次投身志愿工作,在看文献之余服务同学反而成了她生活的一味调剂,导师每天的问候和关心也让她觉得很安心。梁利娟用“太多了”来形容在志愿活动中遇到暖心事:“同学们课业繁忙却争先恐后报名;老师们早出晚归在公寓值守;宿管阿姨带病照顾我们……作为志愿者,我也真切体验了一次他们的辛苦。”

  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8号楼的志愿者是疫情防控期间无数默默奉献的兰大人的缩影,他们悉心为同伴搭建起了一方井然有序的小天地,在抗击疫情中汇聚力量,也孕育着希望。(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陈晨 郭怡)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