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冬奥制服设计师贺阳:水墨元素很“中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2-02-10  阅读:次   |
42.9K

  “能从全世界600多套作品中脱颖而出,团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说。2018年起,贺阳和团队已开始思考冬奥会的制服设计。团队一共提交了19套作品,并经历了8轮版型优化,才有了如今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北京冬奥会制服。

  冬奥会制服设计的视觉元素,取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我们认为水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具有深邃而博大的精神承载能力,又有无限寄托志向的空间。将水墨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冬奥制服,蕴含了浓墨淡彩、至繁至简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意境。这也是中国人民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服的主设计师也是贺阳。时隔14年,贺阳的心态已从兴奋变得从容。她说,从2008年的“祥云”到2022年的“山形图”,同样是运用中国意象,今天的设计师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了。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有规定的色彩系统,制服设计必须运用霞光红、迎春黄、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这些颜色。在制服中出现的“长城灰”,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色彩系统中延展而来的颜色,“长城灰”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连续性,也隐喻了“双奥之城”的风采。而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制服中的“霞光红”,则来自北京冬季初升的太阳与万丈霞光,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志愿者制服中出现的“天霁蓝”,它代表了冰雪运动的色彩,活泼生动且具有亲和力。而“瑞雪白”作为制服的调和色,象征在白雪覆盖下的冬季。“瑞雪兆丰年”的吉语,也恰恰契合了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时间,正逢春节。

  “为了保证与冬奥形象景观的一致性,设计团队将红色调、蓝色调与绿色调作为核心图形的三种颜色。在设计过程,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原本的彩色图形变成黑白色调后,惊喜地发现它们呈现出了雪山的状态,这种色调在适合冰雪运动的同时,又拥有水墨山水画的感觉,也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特有的优雅与内敛。”贺阳说,“另外,我们将大面积的黑色应用在工作人员的服装色彩上。因为红色与黑色曾经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服制色彩,表达了华夏衣冠大国所具有的礼仪与文明。虽然运动服装多用鲜艳的色彩,但通过图形和色彩的安排也可以达到明快、动感的效果,适合冬奥会特定的主题。”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有人曾建议突出“中国元素”,增加松竹梅、刺绣等中国文化特征突出的装饰,但这些创意都没有进入最终方案。“谨慎地使用技术,节约成本,是传统智慧。”贺阳说。这次冬奥制服设计她十分强调“慎术”和“节用”,而这正是多年研究民间服饰文化带来的启示。

  奥运会制服穿着群体广泛,在审美、特色把握之外,必须更加注重适用性。贺阳团队采用的设计是上衣下半截的颜色和裤子一致,看起来腿长;腰身两侧用黑色拼接,会显瘦;插肩袖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体型的人的穿着需求。这里的设计思路,也和传统服装的设计如出一辙。

  正如贺阳在设计笔记里写下的一段话:最初我想,2022年的冬奥会应该比2008年夏季奥运会更精彩,应该有更灿烂、更科技、更前瞻的景观设计,令人激动、欢呼,感受到祖国更加强大。然而冷静一想,也许未来不应该是持续的攀比与无休止的竞赛,2022年的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淡定与平实,就像中国文化一样,是人与天地的和谐,是对人力与物力的节用,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博大与淡远。每一处设计看似寻常,却考虑了制造与回收等过程的无污染和循环利用,考虑到健全人与残障人士都可以无障碍地利用与享受冬奥设施与服务,不求表面的浮华,而是通过细节传递品质与心性。(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施剑松)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