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负提质中更好育人 ——教育部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综述
逾九成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91.9%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83.8%,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97.3%的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满意……
从强化“五项管理”到落实“双减”政策,2021年基础教育聚焦减负增效的实际举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教育部到各地各校,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形成了怎样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哪些成绩?12月21日至22日,教育部先后召开“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五项管理”等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等先后出席发布会,分别介绍相关情况。部分学校代表也就学校层面落实“双减”的创新举措进行解读。
学校管理上水平
以“三个提高”促进学生学足学好
“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做好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落实举措,广大校长教师积极作为、辛勤奉献,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吕玉刚介绍,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在整体工作部署上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学足学好。
据统计,教育部建立了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直报平台,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与此同时,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学业质量。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李志伟在发布会上表示,学校在落实“双减”中推动教学各环节转型升级,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四个关键环节形成高质量闭环,课堂教学中,以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视角,通过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等多种方式结合,提升了课堂格局,拓展课堂宽度,深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还依托“名师工作室”,专项研究作业的内容、形式、效果以及实现的方法与途径,依托“智慧作业”等信息化手段,采用“精准诊断+个性推送+自选拓展”的作业形式,有效提升作业质量。
同时,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了“5+2”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质量有效提升。
据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了课后服务,同时还遴选聘用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需要。
国家统计局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身心发展建保障
以“五项管理”落实学生健康发展常态化
在减少作业总量和有效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背景下,学生的幸福感普遍提升,放学回家没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少学校学生甚至还有了午休时间和条件。
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一个切口,“五项管理”的落实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作出部署,推动各地各校落实工作齐步走、全覆盖,切实做到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督导检查中常态化推动落实。
吕玉刚介绍,“五项管理”工作落实取得积极成效。除了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睡眠时间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据统计,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问卷反映,今年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有的学校还提供了午休时间和条件。
学校手机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有99.8%的学校严格执行了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91.8%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手机保管装置,今年秋季学期普遍做到了不再用手机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在规范做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方面,全国88.41%的中小学校已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77.83%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制度。申继亮表示,截至2021年12月20日,全国99.9%的中小学校已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99.63%的学校针对文件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清理,清理问题图书5000余种。
教育部通过直报监测平台重点监测“五项管理”相关指标内容的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解读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等文件精神,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通过相关课程教学、班团队活动等方式,大力普及有关科学知识;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相关管理规定,不断形成家校协同落实合力。
伴随着“双减”“五项管理”工作的落实,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有效保证,逐渐形成了相对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体质健康也有了明显提高。据郝风林介绍,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已经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得到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校外治理立“红线”
以“四个治理”持续压减校外培训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2021年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校外学科类培训大幅度减少,孩子有了更多时间参与各类活动、培养兴趣特长。
据了解,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校外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部分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胡延品在发布会上介绍,“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部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思路,单独或会同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快速密集出台20余个配套文件,及时提供政策供给和操作指导,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治理,基本建立起“1+N”政策制度体系。
在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方面,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等地大力推动机构压减,压减率都达到90%以上。在“营转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等地积极优化流程,“营转非”完成率都达到95%以上。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劳动用工风险排查不全问题,我们对10个省市开展了专项督办。”胡延品表示,教育部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针对违规培训的问题,教育部指导抖音、微信、钉钉等平台企业主动开展清理工作,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教育部还组织各地在周末、中秋、国庆期间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关停了199个培训系统。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资金监管,天津市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账户开设、资金收取、款项划拨等方面的规定。组织20家银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资金托管服务,同时实现了选课、缴费全部线上管理,大大提升了监管质效。江苏省南通市在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通知”中,新增两项要求:一是在继续要求开办资金1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万元风险保证金;二是机构各授课教室须安装24小时全覆盖视频监控,视频内容“云存储”半年以上,联入南通市“双减”监管与服务平台。
教育部也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开展排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指导各地加大调解仲裁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积极开展转就业服务,维护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双减”落实见成效
以社会满意度提升持续夯实“双减”成效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国家统计局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同时,“双减”工作的实施也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教育观念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0.3%的受访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与校外体育运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额外增加孩子课业负担。家长普遍更加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更加关注孩子全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双减”和“五项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长期抓、持续抓,不断巩固成果防反弹,不断消除盲点,提高水平。吕玉刚强调,接下来还要推动“双减”落实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继续强化作业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提质课堂教学,发力赋能教师,提速均衡发展,深入宣传引导。教育部还将委托第三方开展“五项管理”落实情况相关研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持续深入推动“双减”落地见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