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星儿”做最好的自己 ——山东省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生态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孤独症是目前发病率最高并持续终身的儿童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病儿童多数具有社交沟通、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核心障碍。山东省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直面孤独症儿童教育需求特殊、教育康复困难双重挑战,以生态课程体系建设让孤独症儿童遇见最好的自己。
顶层设计多措并举——促生态课程卓有成效
孤独症教育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方案和教材,办学难点之一在教什么、怎么教。学校确立了“尊重支持”的生态教育理念,着眼于儿童生命发展的全程,采取多元教育策略,为其提供全员、全环境、全过程的支持与教育服务,使其在充满意义的真实学习、生活环境中进行有意志、有情感的自我建构。学校以孤独症儿童为本,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导向开展适性教育;以生活为模板,以环境为素材,家校密切合作推进生活教育;打破时间、空间、课程、形式等局限,将开放教育置于全面、丰富、动态的教育环境之中,将生态教育落到实处。同时,以《孤独症儿童生态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引领,学校构建起基础性、康复性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既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又兼顾发展其特长优势,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集体课+小组课+个训课+主题实践+家庭康复+社会融合”相结合的多元课程实施模式,各教学组织形式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学生的核心障碍和普遍问题,学校积极开发动口、动手、动脑、动心的综合活动课程内容,将生活自理、个人卫生、社会交往、环境适应、兴趣培养、潜能开发、劳动实践、休闲娱乐等主题都纳入其中,并编写了50余本校本教材,为特殊需要学生量身编写了10余本社交故事绘本,录制了教育教学、教育康复微课视频1000多个,其中100多个视频案例通过山东特教资源平台等向同行推广分享。
精准评估德才兼顾——助学生素质显著提升
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显著,教育考核评价自然也要因人而异、精准识别。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国际现行主流评估工具为蓝本,研究构建起校本教育评估系统,做到对学生发展状况的精准判断,为生态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搭建循证实践的基础。学校借助多元评估系统,每学期为学生进行综合、动态的教育评估,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共同为其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以科学多元的评估动态、精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现状、过程与成效,掌握其发展轨迹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从而形成一个教育闭环。此外,学校还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将德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成长,同时锻炼提高其沟通交往、合作互动、手眼协调能力等,如通过“童心向党心飞扬”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每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进行仪式教育,借助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等,开展一些家长开放日、走入社会的研学活动等,还组织学生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开展校内运动器材回收、功能室打扫、送报纸、校外环保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能力。
开放办学家校共育——集各方合力携手并进
学校与3所普通幼儿园建立“手拉手”关系,定期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开展融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消防中队、应急安全演练实训基地、海洋世界等,学习各种技能;通过开展春游、采摘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亲近大自然,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不仅认知能力、自理能力、互动沟通能力得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效提升。家庭的支持对孤独症学生的教育康复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力保障课程的实施效果。通过“晨星大讲堂”、家长沙龙、家访、亲子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学校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培训,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疏解焦虑情绪,引导家长充分发挥能动性,做“专业型”家长,做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学校自主开发了《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居家干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获青岛市精品课程;设计使用《家校联系册》,让家校每日书面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记录其成长轨迹;策划推行《假期孤独症儿童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计划》,指导家长在假期进行家庭教育,巩固教育康复效果。
晨星人的座右铭是“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全体晨星人将继续厚植特教情怀,努力践行“敞开心灵融爱同行”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尊重支持”育人理念内涵,汇聚智慧,凝聚力量,携手共创学校教育发展新局面,在孤独症教育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和荣光。(郑 芳)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