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职业生涯的种子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1-17  阅读:次   |
42.9K

  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每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是怎样的?自己对哪些职业更有兴趣?带着这些问题,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开设职业启蒙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体验、参与各种职业劳动,在初步认知职业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许多学生直到大学都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很迷茫,他们在小学没有广泛接触职业启蒙,中学也缺少真正意义的生涯规划。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认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教育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未来职业规划的种子。

  识三百六十行,开启职业寻访

  世界到底有多少种职业?医生、警察、厨师、教师……这些常见的职业学生一口气能报出几十种,但这些也仅是冰山一角而已。如何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职业,进而突破对单一职业的认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职业寻访”活动。通过采访身边的亲人,学生从一个职业了解一个职业群:比如,学生琪琪的父亲是一名程序员,工作的网络公司还有项目经理、数据架构师、研发工程师、软件销售员、电商运营师、产品总监、测试经理等职位,琪琪在父亲的帮助下对这些职业有了基本认知。学生也会记录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职业,于是寻访单又增加了一长串职业名称:售货员、验光师、配菜员、糕点师、摄影师……

  学校还通过绘本、视频向学生介绍各种职业。学生阅读《长大以后做什么》《小职业大梦想》《一起坐高铁》《舰长的一天》等系列绘本,了解不同工作的流程、工具、设备以及人与人之间如何协作等。五花八门的职业让学生大开眼界,他们尝试绘制关于职业的“百科全书”,突破以往对职业的狭隘认识,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职业社会。

  在“校园Cosplay日”,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职业身份“装扮”自己,在这之前则需要通过一周时间全面了解所扮演职业的工作场所、内容、时长、服饰、服务对象等。学校开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活动,学生模拟劳动者的工作场景,至少向5名小伙伴介绍自己,并认识、结交10个以上不同职业的新朋友,学校俨然成了“职业大观园”。

  “假如……消失了”是学生认识职业价值的另一个角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主播”职业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为什么会出现主播?主播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假如主播消失了,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学校通过这类讨论来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一个职业。“没有教师的一天”“交警休假了”……这些问题也在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的意义。学生通过模拟社会课,认识到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一种职业的出现或消失都在折射社会的发展需求;他们同时认识到:工作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支持,而且可以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满足。

  通过采访、模仿、阅读、思辨等方式,学生看到不同的职业是如何劳动、如何工作的,更加系统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相关内容。

  走十八站实景,体验职业初选

  职业体验让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经历“从抽象到真实,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职业实景则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相关思考。

  “十八站实景”的第一站从学生身边的人开始,“当一天爸爸妈妈的小跟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父母要工作”“还有没有其他的工作方式”等问题。学生跟着父亲体验医生在急诊室的职业生活,跟着糕点师母亲做“小学徒”,跟着厨师叔叔当小帮厨,跟着交警叔叔当值一天……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能深度体验10种以上的职业。

  第二站,以综合实践的方式接近一个职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项目小组,邀请家长担任导师共同参与。牛奶是怎样来到我们餐桌的,怎样实现垃圾分类,怎样编辑一本书……这些问题驱动着项目组去发现、去探索。从农场、工厂到集装箱、配送箱、餐桌,从牧民、工人到货车司机、配送员——一瓶看似简单的牛奶背后,有着一条复杂的生产链和一批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生产链上的每一处都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成因,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帮助他们看到事物间的联系。

  ……

  第N站,走进各大高新科技企业。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各行各业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职业在时代浪潮中面临着生存或淘汰,复合型劳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新兴劳动形态不断涌现。学校与“石墨烯研究所”“星星充电新能源实验室”“铭赛机器人基地”“丰顺新型铝材料实验室”等18家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所结盟,带领中高年级学生完成“十八站实景”新型劳动样态体验,并让一些有兴趣、愿尝试、肯创新的学生申请“定制式”课程,参与创新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专注、投入的工匠精神,逐步发现并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习三十六技,培养职业情感

  从手工、非遗、创客、农艺、厨技、家政等维度,学校分6个阶梯开启“我学三十六技”课程,深化学生对劳动的体验和认识,引导学生敢于尝试、认真实践、精心制作,在每一个领域的体验和学习中体会劳动的光荣感。

  低年级手工课。低年级学生好奇善问,创意绘画、动手涂鸦、创编手工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学校面向低年级开设模仿制作课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制作一些作品,同时开设手工课程,让学生用一张纸、一根牙签等材料制作自己心仪的作品,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故事创编、绘本制作、木偶剧演出、人物展等活动。

  中年级技术课。中年级学生擅长精细动作,喜欢智慧与体力双重考验的技能性劳动。学校面向中年级开设木工、金工、编织、编程、缝纫、栽培、饲养、电工、制图等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走班学习。学校的科技馆、数字馆、数学实验室、PBL项目研究场馆等全部向学生开放,每个场馆都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学生的技术思维、技能意识、技术能力都得到充分提高,他们养成了“爱动手、爱动脑、爱创造”的习惯。

  高年级发明课。高年级学生心中往往有一个“创客梦”,他们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热爱探索发明,渴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学校面向高年级开设发明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发明,经过展示、答辩、评定、公示等环节,确定入选学校“创意殿堂”的优秀作品并颁发专利证书。学校还举办“校园小创业”大赛,让学生组队完成商业计划、贸易、评估、展示等,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进三十三基地,观摩职业场景

  每个学期,学生都会走进不同的劳动教育基地进行观摩体验、实践学习,校园内外共有33个基地为学生提供不同场景和类型的劳动实践机会。以“我与小苗一同成长”为例,这是三年级学生需要经历的成长课程,学校搭建了可供种植的“星星农场基地”。

  呵护种子行动。为了呵护种子的生长环境,学校利用光照和水分对不同植物的影响设计了“旋转花园”来种植香草类植物——喜欢干旱的种在高处,喜欢潮湿的种在低处。操作区设计木格栅,满足丝瓜、黄瓜、豌豆等植物爱爬高的习性,雨水收集系统则用于日常浇灌和维持菜园的恒定水位。学生选择种子并在教师帮助下制订播种计划,学习如何成为“播种达人”,如何浇水,如何打理种植方格等。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学期的成长课程就在春天,由学生播下第一粒种子。

  编织生命之网。学校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种植活动,让废弃物滋养生命,这是融合劳动、科学、环保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如何让厨余垃圾得到科学利用,“厨余堆肥”是将这一理念落地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厨余垃圾变成土壤可吸收的肥料,“蚯蚓塔”就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课程由师生共同参与,重构了学生与自然的有机互动。

  从土地到餐桌。菜苗长高、果实成熟后便到了采收的时节,学生经历了播种、浇灌、耕耘,采收环节更有了沉甸甸的幸福味道。采收的成果一部分成为商品出售,作为“成长基金”用于公益建设;一部分进入厨房,经过“美食小行家”的烹饪,变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

  在新能源创新基地,学生大开眼界,对职业的理解壁垒又一次被打破。学生换上防尘服进入研发基地与科研人员直接交流,在核心机房见证劳动的改革与创新,在流水线旁观摩机器人的操作,还有机会亲自参与程序设计,让流水线按照自己的设计动起来。

  星河实验小学的职业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爱惜劳动,助力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遇见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姚君丹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