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的神奇体验
寒假到了,怎样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起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寒假前,我与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决定通过认识水、了解水、探究水去发现水世界的神奇奥秘,以“线下各显神通、线上互学互鉴”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有关“水科学”的实践体验活动。
“神奇水流”科学实验
假期伊始,学生就行动起来。张欣怡做的是“水与大气压”的小实验,她在杯子里装满水后,用纸片把杯子口盖住,然后倒置过来,静止于空中,纸片紧贴在杯口,没有掉下来。
盖在杯口上的纸片为什么掉不下来?张欣怡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杯子内外的大气压有差异,当杯子外的大气压大于杯子内的气压时,纸片就不会掉下来了。
陆芷兰做了“水杯琴”的科学实验。在线上分享时,她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实验的初衷与过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筷子碰到了装满水的杯子,杯子发出清脆的声音。我就在想,是不是水位的不同使声音变得不同?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水杯琴’的趣味实验,现在,我展示给大家看。”
只见陆芷兰准备了几个相同的杯子、一碗水、一双筷子。她用筷子轻轻敲打没有装水的杯子的边口,听到杯子发出沉闷的响声。接着她将水倒进不同的杯子,每个杯子倒入的水量不同,再一一敲打。听!每个杯子的声音都不一样!
实验展示完毕,陆芷兰妈妈在视频里揭秘“水杯琴”的科学原理:原来水杯发出声音是因为空气震动,而震动时共鸣腔体的大小决定着震动的频率即音调的高低,我们在相同的水杯里倒入不等量的水,就是在改变每个杯子共鸣腔体的大小,共鸣腔体的大小改变了,自然震动频率或者说音调的高低自然也就改变了!
张家睿做了“魔法转身”的实验。他制作的图文并茂的美篇真实记录了实验全过程。打开美篇,只见他先准备了两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和一本漫画书。他在书中选取了有人物的一页纸。首先,他把一杯水放在图案前面,这时我们能看到的图案还是与原来的人物方向一致。接下来,他又在前面加了一杯水,书中的人物就调转了方向。
张家睿介绍说,这个现象是因为物理学中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玻璃杯加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纸上的人物相当于一个物体,当凸透镜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就会显示正成像;而当它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就会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倒立的像。这个神奇的水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与收获。
这些科学小实验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身临其境,自己“钻”进去了,学习就变得有意思了。
“滴水精灵”志愿服务
听闻中国航海博物馆到我校招募志愿者,我班有多名学生申请担任讲解员。这次特展的主题是“世界航海五百年——15-19世纪航海文物特展”,讲解员围绕展览介绍了有关航海科技方面的知识,比如制图和航海仪器中的测天定位、船体的流线、不同海域的“吃水”情况等,游客被志愿者的讲解吸引,参观结束还意犹未尽,小讲解员们也从中收获了许多。王翰晨特别希望在讲解过程中有游客向他提问,这样他讲解起来就特别带劲,特别有成就感。
修宇安主要负责讲解“充盈精神的艺术”板块,他深有感触地说,500年的海上航行、贸易和战争加深了人与海洋的关系,海洋元素越来越多地涌入人们的生活中。
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不仅提高了社交能力,还树立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
“海绵城市”科学探究
在“海绵城市”科学探究中,许多学生在查阅了“海绵城市”的相关信息后,来到“星空之境”海绵公园、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春花秋色公园等,实地探访透水铺装、植草沟、湿塘、湿地等多种海绵设施,深入了解海绵公园的吸水、蓄水、净水功能。王翰晨说,“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陈骁扬说,“海绵城市”可以让大自然成为人类的“天然净水器”,希望未来全世界都可以“海绵化”,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生态。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及其多样性,协调人与水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这个寒假,学生围绕水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在亲近自然、社会交往、志愿服务中积淀人文底蕴,学会责任担当,在科学实验、实践反思中培育科学精神,假期生活因此变得更有趣、更有味、更有意义。
(作者董雪梅系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