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推进“双减”
在“双减”大背景下,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围绕“标本兼治准发力、提高质量抓突破”,构建了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三位一体”实施体系,全力推动“双减”工作往深走、往细抓、往实落。
把握方位,“四责”协同。“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台江区教育局切实履行“四责协同”,在政策导向、思想认识、责任目标、方法举措上下足功夫,实现同频共振。
在政策导向上下功夫。“双减”政策出台后,区政府、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确保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区政府、区教育局下发了系列文件,为“双减”有力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区教育局召集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进行政策宣讲和座谈,引导培训机构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引导广大教师和家长统一思想。
在责任目标上下功夫。台江区将“双减”工作纳入学校办学考核、质量评价范围,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承担主体责任,做到知责守责尽责。
在方法举措上下功夫。台江区教育局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开展科普、文体、艺术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区教育局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督导工作组,分别对应学校、街道,点对点包干下校指导检查、督导整改,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要及时进行通报、约谈。
精准定位,“多维”赋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是“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之一。台江区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专业支撑与引领作用,从多个维度为“双减”赋能。
教师研训赋能。台江区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式“136”研训模式,从经验型研究走向基于数据的实证型研究。“1”是一个主题,即教研员依据区域研究方向自定学科研训主题;“3”是研训前、研训中、研训后三个阶段;“6”是需求分析、协作备课、课例观察、互动交流、延伸研讨、效果测评六个环节。通过研训模式的转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把已有的教师存量变成有效的增量。
课堂教学赋能。台江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分学科研制课程实施与师资要求、课堂教学要求和评价指标等,每周实施常态化教学常规随机视导,指导各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做到应教尽教;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评价为突破口优化备课行为,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格局,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业管理赋能。作业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区教师进修学校研究制定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组织“双减”政策下单元作业设计、小学低年级实践性作业等项目式研训,为全面推进“基础+弹性”作业奠定基础;激励作业设计研究,开展区域性单元作业设计竞赛、优质作业设计展示活动,引导教师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有效作业。
落实到位,“三力”强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还要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以校内服务的提质增效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
教育集团聚力。台江区加快教育集团化办学,集团校的教师以“组合拳”直击减负难点:突出教的科学性,注重讲练结合;突出学的有效性,开展协同学习;突出载体适切性,促进技术融合。同时,通过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先锋教师展示课等形式以优促强,培育教学新样态。
课程体系合力。为实现源头治理,各校着力实施“两课两表”校本课程体系化建构。“两课”,即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两表”是班级课程表和学生个人专属课程表。专属课程表既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又丰富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教育科研助力。台江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构筑教科研“集群式”格局。2021年,各学校聚焦“双减”政策落地,确定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课题作为中心课题,再围绕中心课题的研究重难点,确定一批在省、市、区立项的主干课题,以及区级分支小课题,形成一个中心课题辐射下的课题研究网络,深入研究、各个击破,让教育科研成为“双减”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作者杨 强系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