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处的那盏灯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4-11  阅读:次   |
42.9K

  2005年高考结束后,我的第一届学生有一半被师范院校录取,其中读中文的有8个。这批学生中,时时让我想起的是芸。

  那时学校抓阄分班级,芸与其他54人被我随机“抓”进班。进班时,芸实在不起眼,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她。芸也不在意,每天守在角落里悄无声息。我关注到她的时候,距离开学已近一个月了。

  每到周末,芸的桌子底下总塞满包裹。一问才知道,她早早收拾行李就是为了下午尽快回家。在这种“逃亡”的心情中学习,有效果吗?

  于是,我在教室门口“守株待兔”。果然,铃声一响,芸第一个冲出门外,被我逮个正着。芸很尴尬,低着头一言不发。原本想和她说一番道理,但此时孩子心理上处于劣势,这种情况下沟通,教育意义不大,不如另寻时机。

  之后,我了解了芸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着急回家是为了帮母亲完成打扫卫生的工作。

  一天下午,两个学生突然跑来告诉我“芸和敏打起来了”。我到教室时,只剩下芸缩在角落啜泣。询问情况,她只有一句话“不想念书了”。我安抚她,让她回家冷静一下。

  第二天询问了在场的人,我总算把事情了解了一个大概。原来下午大扫除,敏分派芸替她劳动,芸不从,敏恶语相向,说芸成绩不好,难有未来。

  虽然我批评了敏,但这件事让芸大受刺激。我便找她做了一次深谈,给了芸两点建议:一要知耻而后勇,通过努力超越别人,证明给别人看;二要坚信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成绩就会进步。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我专门提醒芸的父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明天,孩子的教育应成为家庭的中心,芸的父亲明白了我的意思,芸也铆足了劲学习。

  文理分科,芸留在我的班里,成绩有了一些起色,平时也能听到她的笑声。有两件事我印象深刻:一是中午吃饭,最后一个走进食堂的肯定是她;二是总能见到她向老师求教的身影。学校有一个紫藤长廊,无论早晨、中午或傍晚都能看到芸坐在那里。高二那年暑假,整个女生宿舍只有芸在。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学习,高三时其他学生都在为无尽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唉声叹气时,只有芸能够超额完成任务。

  那年高考,芸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轰动了全校。大学毕业后,芸又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

  一次,我去北京参加会议,她特意来看我,师生相聚的幸福溢于言表。她说:“人生很长,紧要处只有几步。当年真的准备放弃了,所幸遇到一位好老师,让我在人生关口校正了方向。这也是我最终选择做教师的全部理由。您就是转角处的那盏灯,谢谢您,吴老师。”

  (作者吴贤友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天印高级中学)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