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给我打低分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5-16  阅读:次   |
42.9K

  常有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这句话却曾经“误导”了我。

  记得刚开学时,我没考虑到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宽慰和爱,结果伤害了不少情感脆弱的孩子——一天,我提前进班,学生已经到了大半,可是没人拿出课本,甚至还在嘻嘻哈哈,为此我狠狠批评了科代表,其他学生见状面面相觑。还有一个练过行书的学生挥笔迅疾,写作业常常顷刻而就,但字迹显得潦草。我告诉她这样考试很吃亏,而她每次都不假思索地反驳,两三次后我就更严厉地批评她。

  此种雷厉风行的举动确实让班级纪律好起来,英语科代表成了英语课上最有活力的“领导者”,字迹潦草的学生也改变不少,可我内心却开始纠结——教育专家说“教育是柔软的”,作家林清玄也说“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而我这样做是对的吗?

  期中之后,学生给老师打分,我的得分偏低,心情很不好。看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抵触,而这对教师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因为缺乏有效沟通,我不仅遭到孩子的抱怨,家长也产生了排斥心理。我一度很迷茫,找出《非暴力沟通》一书对照着分析原因:造成暴力沟通的首要因素是道德评判。回归现场,当我看到科代表没有领读、学生不愿改变书写习惯后,头脑中便有了一种习惯性的定义,认为我是为学生好,学生不服从就是不尊重我。事实上,刚开学时学生之间是陌生的,科代表不好意思开口、不敢管理是人之常情,而书写习惯更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

  找到原因后,我给科代表的家长打电话沟通。家长说,孩子每次换新老师都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担心新老师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其实她是一个特别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孩子。接着,我找到字迹潦草孩子的小学老师了解情况,他告诉我,那个孩子虽然行书写得很好,但写作业时每个字都写得很工整,而且要保证全对才交给老师。

  于是,我改变方式方法,在批评指正时更注重引导:先讲事实、谈感受,再提不足、分析原因,最后聊改进、望未来。这样做不仅避免了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而且在交流碰撞中还有助于师生情感的融洽。

  这样做后,英语科代表引领带读、指导听背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给优秀作业盖章时,她的手上沾满红红的印泥,脸上却洋溢着笑容。那个学过书法的孩子,知道了我对她的“溯源”,不仅字迹工整了,还亲热地称呼我“娟妈”……孩子们都在慢慢改变着。

  古人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漫长的一个学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我偶尔会疲惫,那么就发一会儿呆,或者跟同事聊聊天;遇到问题不再严苛地约束学生,而是多引导和帮助学生。

  总之,“雷厉风行”这个词运用不当极易成为“独断”的同义词,张弛有度才是好的教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改变惯性思维,纠正道德评价和一刀切的做法,经常自省、多侧面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沟通连接当下和未来,勤思考、常换位,师生才能走向真正的共生。

  (作者张 娟系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