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济水一中:“5+N”破解作业管理难题
“书面作业减少了,劳动实践作业让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学到了劳动知识,体验了田园生活,还被评为‘劳动小能手’,我特别开心。”近日,谈起学校的作业管理,河南省济源示范区济水一中教育集团玉泉校区2021级12班学生赵优卓高兴地说。
“‘双减’要抓住作业管理这个牛鼻子,拧紧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这两个‘开关’的同时,要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评价,提高作业质量效率,让作业管理看得见,让学生在作业之外有更多时间阅读书籍、锻炼身体、社会实践、自主发展。如此,孩子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有思想和精神的成长。”谈到“双减”实施以来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取得的成效,济水一中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慎玉杰深有感触地说。
“双减”实施以来,作业管理成为解决“五项管理”的关键环节。为破解作业多、管理难的问题,济水一中经过不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5+N”作业管理制度:“5”即一块作业小黑板、一个作业公示栏、一项作业公示制度、一套综合素质评价、一组作业问卷调查;“N”即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和作业管理开展多次学生家长评教。
一块作业小黑板,让作业布置看得见。学校在每个班级教室的后墙统一配置了一块小黑板,专门用来布置每天课后的家庭作业。一班一标配,一日一更新。学生每天对照小黑板记下作业,且只做小黑板上的作业,其他作业学生有权拒绝做,从而避免教师随意布置作业和私下微信布置作业的问题。
一个作业公示栏,让作业内容看得见。学校统一设计作业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作业科目、题型、完成时长。每天安排的作业科目不超过三科,实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选二”,单科作业时间通常不超过40分钟;物理、化学根据需要可以适量布置作业,通常实行“二选一”,单科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学科一律不布置作业。根据中等学生的标准,估算作业总时长最多不超过1.5小时。公示内容一律由学生填写,接受师生监督。
一项作业公示制度,让作业管理公开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从制度层面规定了每天作业科目、完成时间,以及检查、评价方式等要求,形成了“学科备课组分层设计作业、集中研讨作业,班级教学组统一发布作业,学生负责填写作业,教导处检查作业,年级定期展评作业,督导简报每周汇总反馈”的作业管理链条,做到“谁布置、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
一套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评价跟进、作业育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作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绩效考核,实行等级评价。提倡学生在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作业,要求“不带作业回家”。学校规定了“底线”:少数有困难的学生最迟写到晚上10点,教师不得以作业未完成处罚学生。
“此举有效解决了学生因为完不成作业而睡觉晚的问题,以作业管理撬动了睡眠管理。个别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学校利用课后服务安排教师志愿者进行帮扶辅导。”学校教导主任孔祥军说。
一组学生问卷调查,畅通了作业反馈渠道,让学生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和监督者。学校每学期设计一组作业调查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让学生监督违规布置作业的情况,并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倒逼教师在作业设计、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质量、作业效率上下功夫,推动了作业教研和学科建设,提升了作业质量。为此,单一的书面作业少了,劳动作业、阅读作业等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受到学生欢迎。“自选作业”“无作业日”也得到鼓励和提倡,打破了传统作业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与此同时,学校每学期还开展“N”次学生家长听评教活动,让家长作为教育主体参与作业管理监督。学校每学期举办“教育开放周”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进班听课,了解作业公示情况,填写评价意见表,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反馈。针对疫情防控管理,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制订评价方案,学生家长以班级或教学组为单位小范围轮流参与,并通过云课堂、云观课,在线评价反馈问题意见或建议。学校利用大数据对家长反馈情况进行汇总,调研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评价作业等情况,及时调整,接受家长监督,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信赖。
“5+N”作业管理引发了学校一系列配套改革,打出了减负增效“组合拳”,孩子们成长的舞台更大了。“双减”以来,学校每周5天均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完善了“5+2”课后服务体系,破解了家长“四点半”难题。在作业改革撬动下,学校构建了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教师+家委会”“教师+志愿服务”等服务模式,实现了班级与学生“两个100%”全覆盖,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从中受益。
“如今学生不用再上各类校外培训班,有效解决了家长接送难、学生中午就餐难、作业辅导难和校外培训消费大的‘三难一大’问题。”慎玉杰说。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