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校热”的忧与思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2-05-30  阅读:次   |
42.9K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新建学校数量大幅增加。新建学校中,出现了一批以名人命名的学校,如钱学森学校、竺可桢学校等。此外,一些地方在对老旧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改造中,也热衷用当地文化名人来命名以重塑学校。

  各地政府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一直可谓绞尽脑汁。其中的秘诀之一,就是给学校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以迎合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心理。起初,把学校冠以“外语”“实验”;后来,与大学等机构合作,冠以“附属”;再到以名人来命名,可谓一脉相承。

  其实,以名人来命名学校早已有之,但要把名人学校办得名实相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耗费教育者极大的心血。为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研究。办好名人学校就是要把名人文化的元素融入学校办学过程中。文化的精髓是其思想精神。加强对名人文化的研究是办好名人学校的前提。如果不对名人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度发掘并运用,名人学校只能是徒有其表。

  据了解,现在全国至少有5个城市在举办钱学森学校。要办好钱学森学校,首先要对钱学森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是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简单来说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即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大成、集人与机器思维之大成、集人与人思维之大成。钱老提出大成教育思想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破解“钱学森之问”。

  此外,钱学森本人受教育的经历也值得关注。20世纪20年代,钱学森在北师大附中上学,当时的校长是著名教育家林砺儒。林校长提出并积极践行“全人格教育”思想。可以说,钱学森是“全人格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如果能把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融入钱学森学校的办学,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因人制宜。把名人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要不断转化。易言之,先把名人文化转化为教育文化,然后把教育文化转化为学校文化,再把学校文化转化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同时,由于名人文化的内涵各不相同,把它融入学校教育要考虑不同情形,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例如,钱学森学校可以把钱学森以及林砺儒的教育思想统整到学校的顶层设计中,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造性人才,加强通识教育,拓宽知识视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哲学素养和审美眼光等。同时,要把这些理念融入学校的环境营造、课程教学、德育活动等,使得学校真正具有“钱味”。

  浙江嘉兴有一所小学叫钧儒小学,是以民盟先贤沈钧儒来命名的。学校考虑到沈钧儒一生爱石,就积极研发“石头文化课程”。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校通过画石头、唱石头、研石头、颂石头等不同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精神和品格。

  如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造桥无数,而造桥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方法,茅以升学校可以考虑通过加强STEAM教育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是学生立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名人学校亦是如此。因此,名人文化能否亲近吸引孩子、名人文化能否滋养孩子的心灵,是衡量名人学校的重要尺度。

  浙江上虞有一所面临撤并的乡村小学,校长是一位语文教师,自己爱好儿童文学创作。当他得知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就出生在学校附近,又考虑到童话离儿童心灵世界较近,而且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就想到以金近来命名学校。学校组建了“小鲤鱼文学社”,学生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了上千篇童话作品,名震省内外。学校还将童话教育引入各学科,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如今,金近小学已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农村完小,成长为名扬省内外的特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童话育人”被确立为省十大育人模式之一,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四是与时俱进。名人是时代的产物,名人文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名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传承好名人文化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和要求,赋予名人文化以新的内涵。

  例如,全国有不少以雷锋命名的学校,而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如果我们能把助人为乐纳入学生的责任担当或社会责任感范畴,雷锋学校办学也就体现出一种时代的气息。

  (作者项红专系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杭师大培养基地负责人)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